陆挺 资料图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出席某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有1.7亿老人退休金仅100元-300元,农民和干部退休金的差距达70-100倍,发钱要优先发给我们亏欠的人。
陆挺此番言论引发网民广泛讨论,而这一话题背后的农民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市居民退休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差距偏大的问题,亦是近年来社会热议话题。
1
专家:中国1.7亿老人退休金100元-300元,农民和干部退休金差距达70-100倍
会场资料图
1月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第46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主题为“2024中国经济展望”。
陆挺在谈及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话题时表示,如果真要发钱,我们应该发给谁?首先应该发给因为种种原因被我们所亏欠的人,这些人他们发了钱之后,边际消费倾向更高。
他说,“我在一个场合听到大家比较各自的退休工资,退休工资确实能体现我们的特色,首先有一个科级干部退休的,退休工资是10000-12000元一个月,他的太太是企业退休的,大概在3-4千元,还有一位是企业退休的,但是因为从农民转成职工时间比较短,一个月大概是1500元左右,而农民一个月大概100-3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农民退休和一个科级干部退休之后,或者老龄之后,收入差别大概是在70-100倍左右,差距非常大。拿1万元,在小城市里面,每个月的钱是花不完的,但是像我家人一个月只有100多,不超过300元的退休金,在中国的老人中间有1.7亿。”
陆挺给出的数据对比令人震惊,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2
农民养老金:
除北京上海外,29省份基础养老金仅103-307元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不难看出,第一支柱主要承担着养老重任。
而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种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合并)。前者隶属于“五险一金”,是面向劳动者强制实施的保险制度,后者则主要保障5亿多农民和无业的城市居民。
截至2023年,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19连涨”。然而,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直到2022年,13年间,中央基础养老金标准经过4轮调整从55元涨到了98元,仅仅上涨了43元。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解决养老问题除了依靠个人储蓄、子女养老,就是个人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农民养老退休待遇(“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在个人缴纳比较少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省份的养老金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139
记者梳理31省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发现,上海市最高,达1300元;其次是北京市,基础养老金为887元。这两个城市位居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基础养老金在200~400元之间的省份,共有4个,分别是:天津(307元)、西藏(215元)、宁夏(210元)、重庆(200元)。而基础养老金在100~200元之间的省份多达25个。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这意味着,在个人缴纳标准偏低的情况下,全国大多数省份农民的养老金在100~200元之间。如果仅靠每月领取100多元的养老金,显然不能支撑农民的养老需求。
3
农民养老金多缴多得
案例:每年交200元、交20年,退休每月可领138元;每年交8000元、交20年,退休每月可领989元
农村居民如何拿到更多养老金,在基础养老金不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都鼓励个人缴费,多缴多得。
资料图
以河北为例,该省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是113元,而个人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个人的缴费情况。
根据河北省人社厅文件,河北省居民养老可选7个档次,分别是每年交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个人缴费档次越高,可以享受的缴费补贴越高,鼓励个人多缴多得。
比如缴费档次100元或200元的补贴30元,后面每提高一个档次补贴增加15元,因此不同档次对应的补贴标准是:30、45、60、75、90、105、120元。
如果正常选择最低200元的缴费档次,在不考虑利息因素的情况下,缴纳15年,加上政府补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至少有3450元。
那么,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3450/139(因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寿命为139个月)=25元左右,加上基础养老金,总共的养老金就是25+113=138元左右。
如果选择最高8000元的缴费档次,同样在不考虑利息等因素的情况下,缴纳15年,加上政府补贴120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至少有121800元。
那么,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121800元/139=876元左右。加上基础养老金,养老金总共876+113=989元左右,相对就比较高。
这一组数据真正体现了多缴多得。不过,这相比上海和北京,还是差距明显。
4
官方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职工年均退休金4.3万元
“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的养老金是农民的100倍”
了解了农民的“养老金”,再来看看城市居民的养老金情况。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3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71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644万人。
根据当前制度,城镇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收入近4.3万元,比上年增长6.8%。
31个省份中,西藏以117064元的人均养老金收入拔得头筹,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人均养老金收入为65041元。上海以60977元排在第三位。
西藏、北京、上海、青海、陕西、新疆、天津、山西、云南、广东、宁夏、山东、河北、甘肃、贵州、内蒙古等16个省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城镇职工每年平均4.3万元的退休金,对比农民的每月一二百的“退休金”,相差悬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目前公务员和知识分子退休金高,差不多一个月有1万多元,而农民才100多元,甚至还有一些农民没有养老金。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的养老金是农民的100倍。即便城镇职工的养老金也能达到3000-4000元,也比农民高出不少。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100多元的养老金怎么能够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存?”
5
专家:亟需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世贤认为,城乡养老金水平短时期内难以达到一致,“城市经济基础不一样,基础养老金有多有少;各个地方工资不同,自缴部分也不一样。更何况农民一年才缴费一次,也不是每个月缴,城乡居民养老金与城镇养老金肯定不会一样多。”
有观点认为,农民养老金低,是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造成的,有历史原因。
“农民有土地保障,就相当于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有土地,土地本身就能够养老,所谓农村家庭养老其实还是指土地收益养老。”
针对此观点,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明确表示,“我不太赞成‘农民养老金不高主要是因为农民有土地作为保障’这类说法,我们也不能以‘农民有土地’来作为养老金应该低的理由。农民年龄大了以后,是不能继续在田间劳作的,这是客观因素;即便有土地可以出租,但是好多地方农民的土地都租不出去,荒掉了。”
苏海南表示,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更是缩小不合理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情理上讲,城乡居民养老金应该提高。”
在苏海南看来,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该缩小两个方面的差距。一是企业退休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相比偏低的差距,应该逐步缩小;二是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偏低以及区域间不平衡,应该逐步缩小区域间偏大的差距。
杨立雄也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支柱的公平性。养老金应该做到全国统筹,不分农村和城市,这样才不会出现养老金相差百倍的情况。“建议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城乡养老金水平,与城镇职工退休金的增长速度相一致。”
资料图
如何提高农民养老金,学界讨论已久,虽然暂时没有制度改变,但国内已有多地在探索“以地养老”模式。
所谓的“以地养老”模式,就是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采取“自愿有偿退出”的原则,允许部分地区农村把老人的宅基地以及附属的房屋和承包耕地退还给集体,以此置换成养老服务。
本文综合金融界、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新闻网、政府官网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