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校长  叶县  APP  重点   

关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日期:2024-01-11 08:26:1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关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关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史晓琪

1月10日的省人民会堂,“星”光璀璨、气氛热烈,参加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者们,代表着329项科技成果背后的众多研发单位和创新团队,在此接受“检阅”,展示骄人成就。

奖励不仅是褒奖,更是导向。展开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就如同观看全省科技创新“大阅兵”,鼓舞人心。

1月10日,省委、省政府在郑州隆重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小伟 董亮 蔡迅翔 摄

顶天立地

强化协同创新抢占前沿赛道

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引领下,我省科技战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迎来了硕果满园。

深耕优势领域,抢占前沿赛道。盾构是我省乃至国家的一张高端制造“名片”,如何进一步做深做强?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盾构/TBM刀盘刀具性态实时诊断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解决了“缺可靠检测传输装备、缺精准诊断评估方法、缺科学运维调控策略”三大世界难题,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刀盘刀具性态实时诊断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实现了从“无人区”到“设门槛”的跃变。

坚持“顶天立地”,强化协同创新。8万多个零部件构成的大型矿山装备,如何让它运行得更“聪明”?智能制造的前沿方向“数字孪生”是让装备更聪明的重要手段。获得2023年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人—机—环境’共融的高端装备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面向“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瞄准工业软件这一“卡脖子”环节,由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合广工大、北航等数字孪生核心团队,与郑煤机、中信重工等龙头企业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了行业领先的装备数字孪生系统,推动了智能制造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既紧盯国家战略,也关心百姓民生。如何在群众的一日三餐中做出“大文章”?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小麦粉适度加工及大宗面制品产业化升级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项目,联合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国家粮科院、面机企业、食品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显著提升了大宗面制品的质量和口感,使小麦资源利用率至少提高3%,相当于每年可多满足3900万人的小麦粉消费用量。

“航天信息智能伴随支援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加速建设河南航天枢纽港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参与“玉米C4光合关键基因在C3植物小麦和拟南芥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项目并作出贡献;精准麻醉、糖尿病微生态防治、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运动伤病康复关键技术等一批成果的集中涌现,映射出我省医疗健康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一项项先进成果的背后,展现的是河南全力以赴拼创新的决心与成效。

建设中的中原科技城。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量质齐升

深化校企合作高校表现抢眼

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河南高校频频出现。

数量方面,省技术发明奖的14个获奖项目中,有8项主要完成单位有我省高校;省自然科学奖27个获奖项目中,有23项主要完成单位有我省高校;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88个获奖项目中,有176项主要完成单位有我省高校。

其中,郑州大学以第一单位获奖47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2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量均打破学校纪录。

质量方面,高校在高等级奖项中的表现尤为亮眼。省自然科学奖3个一等奖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各以第一单位摘得一项;省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郑州轻工业大学是第一单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0个一等奖中,我省高校为主要完成单位的有19项。

其中,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银硫团簇材料定向制备与功能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研究成果构建了无机化学可控合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了无机化学的发展;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量质协同机制与调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是第一单位,该项目有力推动了河南及全国优质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升……这些沉甸甸的科研成果,充分彰显了高校在我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细看名单,记者发现,我省高校获奖项目中很多是和企业合作完成的。这是我省深化校企合作,引导科学家、企业家携手攻关,通过实施“产业对接计划”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相互贯通,开展有组织科研结出的硕果。

“2024年,我们将通过实施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标志性科研项目培育工程、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增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构建工程等重点工程,推动高校多出科研成果,推动更多成果转化落地。”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这些获奖项目不一般

“硬脆功能阵列元件精密加工用高性能超硬磨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主要完成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面向光纤通信、无人驾驶、航空航天等军民用高技术领域对微结构功能元件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高精度高质量硬脆功能阵列加工用高性能超硬磨具开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其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超硬材料新高地”建设需要,在引领和推动高性能超硬磨具科技进步,打造河南特色的超硬材料产业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

我国每年手术量已经突破7000万台,各类麻醉例数预计超过1亿。近些年麻醉领域对围术期脑功能稳态维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仍高达10%—62%,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

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张加强教授团队牵头承担的“精准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历经10年攻关,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麻醉作用机制、新设备研制、麻醉新技术开发、围术期多学科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优化围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这也是我省麻醉学科首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整理)

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动能

——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之一

□河南日报评论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1月10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对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进行表彰。这对于激发全省广大科研工作者创新动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做好河南工作的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中的一号战略、一号工程,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2021年7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对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作出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等重大部署,逐步构建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重点,我省着力将更多科技资源、创新力量引向企业,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高校和企业两个创新主体紧密结合起来,我省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已成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劲动能、鲜明标识。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十四五”后两年,是我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冲刺决胜期,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也是决定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窗口期。要坚持做强平台和完善体系有机衔接,持续打造一流创新平台。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努力产出一流创新成果。要坚持推动企业和高等院所紧密结合,培育壮大一流创新主体。要坚持优化政策和单位环境共同发力,加快集聚一流创新人才。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创设一流创新制度。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手并用,全面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到高端技术的研发,从科学成果的转化,到创新创业的兴起,河南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家国情怀 勇攀科学高峰

——访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宋克兴

“今天的这份荣誉将是我前行的新起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

从省委书记手中接过“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奖章和证书,是什么样的心情?

“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对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的激励,更是一份希望与鞭策,提醒着我肩上还有更多责任和使命。”1月10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结束后,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宋克兴对记者说。

他更为业界熟知的另一重身份,是高性能铜合金研发领域的一名科学家。

“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三大金属材料之一。纯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但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较差。”宋克兴介绍,我国原有的铜合金制备加工技术无法兼顾高强、高导、抗高温软化、抗应力松弛等性能要求,严重制约重大战略工程实施。因此,开展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任教河南科技大学时期,宋克兴就开启了高性能铜合金的研发攻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研究,大力推动关键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全面国产化。团队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服务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及用户企业100余家,参与组织河南省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参与筹建河南省新材料产业联盟……30余年来,他一直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

“今天的这份荣誉将是我前行的新起点。”面向未来,宋克兴还有不少想要啃下的“硬骨头”。

“我们团队会继续专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的研发,主要攻关方向一个是和集成电路相关的信号传输导体,另一个是高压电器中的关键导体材料。”他说,要专心专注做好科学研究,解企业难题,促产业发展。

作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的亲历者,看到重建重振两年来取得的成效,宋克兴深有感触。

“近年来,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来推进,形成‘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来到省科学院工作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新型研发机构不断落地,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创新生态建设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着眼未来,他认为,省科学院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加强内涵建设。

“大部制”+“以研究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的办院模式如何高效运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如何取得更好成效,科研力量如何快速与产业链融合以服务河南产业需求……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他心头。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前夕,省委书记楼阳生赠予省科学院八个字的院训——家国、自信、卓越、精进。“这不仅是院训,也是我未来不断努力的目标。厚植家国情怀,勇攀科学高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宋克兴说。(图为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小伟 董亮 摄)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