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河南省南阳市TOP20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1-12 10:42:5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河南省南阳市TOP20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仿真模拟一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谈及人工智能文学,自然要有具体考察对象。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韩伟在研究中曾令ChatGPT“写”了一首名为《瞬间》的现代诗,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典型案例。全诗如下:夜色中的雪花/一片片飘散着/它们像是我的思维/慢慢地聚拢着//我看见了那个画面/似乎有一只小鸟在飞翔/但却无法捕捉到它的身影/仿佛意象已经成为现实∥时间流逝,深夜里的寂静/仿佛将我包围在其中/但思想却没有停止运转/像是独自探索未知世界的行者//这种感觉好像永远不会结束/就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而我,却依然孤独地漂浮着。

结合这部“作品”并通过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大语言模型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主要依靠自然语言的学习、应用来完成表意任务,其中涉及的语言组织与语义理解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编码和读者的解码共同实现。此外,身处新媒介环境里的读者在跨媒介叙事的文学氛围中,也能顺利找到解读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正确路径。这对读者理解人工智能文学的内涵、实现与这一类作品的情感沟通有极大帮助。

首先,通过文字符号制造情感表达。从工作原理上看,新一代强人工智能需要借助自己利用自回归方式学到的生成逻辑创造内容。尽管这种创作的数据资源是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但也需要人工智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问题来对文字进行重新组合并不断修正自己给出的内容。可以说,按照文学写作的基本规则和逻辑对文字符号进行编码,是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来看,强人工智能已经初步学会了各种文学类型的“创作”方法,其中涉及的叙事基本符合人类逻辑,也能按照用户要求将各类侧重于表达情绪、意向、思想的词汇进行组合,从而“制造”出基本符合用户要求的文学内容。以《瞬间》为例,其中的“雪花”“飘散”“飞翔”“流逝”是人类文学作品常用的与感情相关的词汇,它们组合在一起,自然也就能够带给读者类似的审美体验。

其次,利用跨媒介叙事营造情感表达。在新媒介环境中,一个故事会依托其受众人群和艺术形式特征散布于各媒体平台中,具有某种内在或外在关联的故事也可以为受众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对于人工智能文学而言,来源于互联网已有数据的故事题材、写作方式和语言组合随时都有可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一种由此及彼的阅读效果,并唤醒读者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瞬间》中,“雪花”可能会让读者想起徐志摩的名篇《雪花的快乐》,“小鸟在飞翔”则与泰戈尔《飞鸟集》具有相似意蕴。由人工智能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基于新媒介环境而产生的,也得益于这一环境在叙事方面多向度的内在关联,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才得以充分施展。

作为一种致力于减少人类参与甚至试图将人类排除在外的文学创作行为,人工智能参与的文学创作活动——无论是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还是其与真人作者合作完成——都意味着文学创作领域的巨大变革。尽管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尚未展现出如科幻电影中那样完全取代人类思维的发展迹象,但它在创造力和理解力上的突破却让人类作者在引以为傲的情感表达方面感到了一丝危机。在这种颠覆性变革愈发凸显之际,对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进行反思势在必行,这也关乎人工智能文学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否具有人文价值尚有待进一步讨论。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在被读者接受之后能够使人产生感动、愤怒、愉悦等情感体验——尽管目前这种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仍无法达到顶级作家的水准,特别是在小说领域。但需要思考的是,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大语言模型利用算法和数据进行混搭与重组的结果。从根源上来看,这种情感表达很难称得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因此,与人类所珍视的真人情感相比,缺乏令人信服的人文价值。换言之,在人工智能还不具备感情时,它呈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最多也只能算是有一定逻辑能力的“鹦鹉学舌”。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有待进一步商榷。版权属性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数据来源和创作方式的特殊性,目前人工智能文学的版权只能暂且归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者和参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真人用户(事实上,这也是存在激烈争论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认定规则仍是由人类制定的,倘若有一天在人工智能得到极大发展的前提下这类文学作品的合法性得到了确证,那么与之相关的情感表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便如此,读者与人工智能(机器)的情感共振似乎也超出了我们当下的认知范畴。

(摘编自孙晴《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既需要人工智能进行编码,也需要读者进行解码。

B.在新媒介环境中,读者可通过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唤醒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找到解读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正确路径。

C.在小说领域,虽然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也能让读者产生多种情感体验,但其深度和广度无法达到当代作家的水准。

D.文学作品具有版权属性,但人工智能文学因其数据来源和创作方式的特殊性,难以获得独立的版权,其版权归属也存在争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一代强人工智能将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作为创作的数据资源,能以一定的逻辑创造出基本符合人类叙事逻辑、基本符合用户要求的内容。

B.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是文学创作领域的巨大变革,人工智能在创造力和理解力上的突破已超越人类,其未来甚至可能完全取代人类。

C.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最多只能算是对人类情感的模仿,缺少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尽管存在一定的逻辑性,还是缺乏令人信服的人文价值。

D.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的问题,就需要在人工智能得到极大发展的前提下承认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合法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诺伯特·维纳曾经提出,“我们如此彻底地改变了环境,以致现在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自己”。

B.作为大语言模型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已经初步具备了生成各种文体的基本能力,包括公文报告、小说、诗歌等。

C.2017年微软小冰创作并发表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对此有人评论:人类在围棋领域已经完败,现在连最“人类”的人文写作这一阵地也要失守了吗?

D.《流浪地球2》中由数字生命备份卡上传、经过计算机迭代后产生自我意识的青年“图恒宇”,通过电脑看到溺水牺牲的图恒宇,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

4.文章是如何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文本内容,从“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角度评价现代诗《瞬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西流

孟澄海

我来敦煌之前,宕泉河在脑海里只不过是一个幻影;枯瘦、寒凉、苍老、孤独,流水漫过沙漠,波澜不惊。想象中,那里的黄昏,一棵胡杨树如雕像一样立于水湄,天空湛蓝,金黄色的阳光在胡杨的叶子上跳跃,反射出金子般的光芒,石窟、壁画、佛光、飞天女神、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张大千、常书鸿……许多古旧或鲜活的名词,究若星座一样,跌落进河流深深浅浅的漩涡,混合成一种温润迷蒙而又沉郁苍老的气息。

现在,我真实地走进了敦煌。站在宕泉河岸上,我背对落日,影子一寸一寸往前延伸。河水如此清澈,我听到了水声,但并不知晓它的流淌方向,一群野鸭与天鹅逆流而上,又很快消失在暮霭之中。我知道,河水流了多少年,神迹就坍塌了多少年。①面对敦煌,我的灵魂早没有了重量。

宕泉河穿过朦胧的夜色,无声无息。于我而言,宕泉河就像一个隐喻,或者说,宕泉河的每一朵浪花,每一轮波纹,都曾在我前世的梦境里闪现,然后消逝,了无痕迹。在我有限的知识里,那乱石嶙峋的岸,那红柳摇曳的河床,那深灰苍碧的苔痕,都浸淫了历史的风尘,如梦似幻,一片苍茫。②匈奴人、月氏人、西羌人、大宛人……那些曾经在宕泉河边跃马扬鞭、征战沙场的民族或部落,背景荒远,迷蒙如雪,连一个脚印也没有留下,唯独前来朝觐拜佛的人接连不断,千古如斯。

涉水,渡河,登岸,我眼前已没有繁芜的物象,静夜沉寂,蓝色的天穹低垂在我的胸前,星光清洁、澄澈,晶莹如千年冰峰上的泪滴。

星月辉映宕泉河。在我身前身后,水汽氤氲,沙洲迷蒙。河岸上铺展的月色,深远而恍惚。犹如打碎的青瓷。我放慢脚步,轻轻往前走,生怕踩疼月亮下的每个影子。我路过树,穿过树林,就在一处空地上坐下来,默想,抑或向四面的旷野张望——白杨树、云杉树、柏树和柳树。它们一律安静不动,将柔曼的枝条探进夜色中,仿佛在打捞细碎的星光。其实,黑夜只蒙蔽了人的视野,对于其他生灵而言,眼瞳里的黑夜也许正好是冰蓝色的黎明或橘红色的黄昏,但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没有色彩,只显现一片空白,犹如太古的空虚。我发现离我不远处,一个流浪汉正倚着一块石头,大声念唱着《心经》,腔调轻柔平和,悠长缥缈。他的身上洒满了月光,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那人,那景,叫人想起千年古刹里的得道高僧。我与流浪汉的身份、命运各异,可我们同样面对着宕泉河、夜空、弦月,还有生长信仰之树的敦煌。人生心路,殊途同归。

我对面,在沉沉的夜色中,三危山已只剩下一个轮廓,星空的笼罩和覆盖,使它上面的砂岩有了一种钴蓝色的光晕,高古、纯粹、神秘,宛若精神世界里的暗喻。山崖上的莫高窟全都闭上了眼睛,将喧嚣和聒噪挡在了门外,一个洞窟就是一个眼睛,几百个洞窟就是无数双眼睛。莫高窟睡了,走进梦境,几千年的梦,不断闪现、摇荡、飘浮、幻灭,恍如时光岁月淘洗过的残片——开凿石窟的香客、创作壁画的画工、雕塑佛像的工匠;伛偻的腰身、苍老的面容;沙尘、石砾、汗滴、血花;曼陀罗藻井、佛祖塑像、菩萨塑像、金刚塑像、罗汉塑像;歌姬画、乐女画;黄牛牧童、宴饮欢歌、飞天飘带、祥云翅膀……我知道,就是这么多残梦断片,复制、连接,拉近又推远,建构了敦煌历史,成就了人类仰视的艺术宝殿,之后,才有了斯坦国的敦煌之行,有了那个夜晚:敦煌第十七号石窟,昏黄的油灯扑朔跳动,细碎的灯焰将斯坦因的影子打在了墙壁上,迷幻如鬼魅亡灵,而灯下,那双布满蓝色血管的手,正紧张地翻动着一卷卷经文、写本、字画……

那年,我在敦煌博物馆偶然发现了一帧黑白照片,那个高鼻子深眼窝的探险家斯坦园,戴着中式礼帽,双手叉腰,目光平视着远方,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看得出来,他的背后就是宕泉河,窄窄的河床上似乎生长着灰褐色植物,像红柳又像棱梭。照片没有标明拍摄时间,我猜想,那时候斯坦因也许刚刚从藏经洞里走出来,摄取的宝物已经打包装箱,正准备通过驼队运往“日不落帝国”。但他没有想到,从此以后,他的名字被宕泉河记录了下来,他盗取敦煌宝物的行径,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我又觉得,在王圆篆打开藏经洞之前,整个莫高窟都是寂然无名的,北魏到隋唐的兴盛,宋元之后的相对败落,其间产生了无数的诗人、画家,也没有一个人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发出一声惊叹。③由此,王国策打开的是敦煌学,斯坦因、伯希和与大谷光瑞等人盗窃的也是敦煌学,陈寅恪那一句“敦煌学,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悲叹,也是敦煌学。或者说,正因为他国人的盗窃和藏经洞文物的散失,才有了今天的敦煌学。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夜,我在敦煌宕泉河畔。

我已经不愿意追溯历史,让迷茫动渺的时光给心灵带来沉重的忧伤。④坐在宕泉河岸边,我想象到的是那些裙裾飘飘、环候叮当的飞天仙子,她们在幽暗的洞窟里一种就是千年,也许耐不住寂寞,今夜会飘然过河,来到我身边,赠我一叶远渡苦海的苇叶。

(选自《天涯》2023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先写想象中宕泉河的模样,再写现实中所见的宕泉河,由虚到实,在这虚实之间敦煌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

B.“我”在宕泉河畔遇到大声念唱《心经》的流浪汉,那腔调让“我”产生一种“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C.莫高窟的梦境中的每一组残片都展现了敦煌的一个方面,拼凑起来就是敦煌的历史,都是了解敦煌文化的一扇窗户。

D.“我”认为黑白照片中的斯坦因展现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并由此猜测他可能刚刚盗取了敦煌宝物正准备回国。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句①以“我的灵魂早没有了重量”来衬托敦煌,突出强调敦煌的历史的厚重。

B.语句②中曾生活在宕泉河边的民族或部落虽已消逝,但仍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C.语句③点明教煌遭遇盗窃的历史,同时也引用陈寅恪的悲叹表现了文化之殇。

D.语句④想象仙子从洞窟飞到“我”身边,以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大家提出了三个关键词:风景·历史·沉思。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要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挂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憧;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承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贵、育①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故曰:古之牧天下者,不使匠石极巧以败太山之体,不使贯、育尽威以伤万民之性,因道全法,君子乐而大奸止。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如此故天下少不治。

(节选自《韩非子·大体》)

材料二: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焉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时赏,而天下皆党劝,通乎用非其有也。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青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节选自《长短经·大体第一》)

【注】①赏、育:指战国时期的孟贵和东汉末年的夏宵,二人都很勇武,胆识过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使人A无离法B之罪C鱼D无失E水之祸F如此G故天下H少不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指顺应,与《庄子·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意思不同。

B.引,指拉、拽,与《出师表》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引”意思不同。

C.规矩,指两种校正工具。规,校正圆形的工具;矩,校正方形的工具。

D.所以,指……的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能做到“全大体”的人,不会让智巧烦扰心境,不会让私利拖累自身,不会吹开毛发来寻找瑕疵,不会洗去污垢来探察隐秘。

B.在最安定的社会里,百姓没有郁结不散的怨恨和愤愤不平的言论,国家不需通过法制就能实现百姓不会因战争而丧命的愿景。

C.材料一指出统治天下的人应该做到淡泊闲静,要依据普遍法则,全面把握法度,这样君主就能享受安乐,而大奸就会停止作恶。

D.材料二认为君主治国要懂得为君之道,不需事必躬亲,应该任用贤能的人并使他们各司其职,最终做到让官员既畏惧又爱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则材料都强调君主要有“大体”,二者在论证这一观点时的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打马①

林希逸

九折羊肠片纸间,机心觌面②险于山。

是非喻马一儒墨,得失争蜗③两触蛮。

危似楚兵临汉堑,急如齐客度秦关。

良图邂逅何分别,莫诧争雄衣锦还。

【注】①打马:古代一种博输赢的棋艺游戏,棋子叫作“马”。②觌面:面对面。③争蜗:语出《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蛹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上句借儒、墨两家争辩是非之事,指出打马中展现的针锋相对的状况。

B.颔联下句化用典故,以触氏、蛮氏的争地而战写方寸之间你争我夺的对弈。

C.颈联言楚兵到达汉军的防御壕沟、齐军将度过秦国的关隘,都是危急之事。

D.诗歌最后一句告诫大家:棋盘厮杀,必有胜者,不要惊诧于胜者能衣锦还乡。

16.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马”这一棋艺游戏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几处叠词使用精妙,如“__________”句用叠词描写书斋庭院之静,“__________”句用叠词描写枇杷树之繁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仙府石门打开后金碧辉煌、壮丽非凡的仙境景象。

(3)古人由年华的消逝生发感慨时往往会提到头发的变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马拉松是 A ,对个体的体能和营养状况要求极高。日常训练和赛期是否能够保证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充足的水分补给都对跑者的运动表现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目前对我国马拉松运动人群的营养状况研究较少,②根据仅有的小样本研究显示,③该人群存在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营养知识缺乏等问题。④因为马拉松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代谢,⑤因此经过多年的日常耐力训练,⑥增大最大吸氧量和体内糖原存储量,⑦对提高运动成绩相当有效。⑧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⑨因此日常训练中碳水化合物需要达到8-12G/KG/D(每千克体重每天用量)⑩可以选择米面和薯类食物。路跑容易出现肌肉丢失等状况,因此蛋白质摄入需要达到1.4-1.8G/KG/D,可以选择瘦肉、鱼类、大豆和蛋类。液体补充量为3—5L/D,可根据尿液颜色和口渴感选用白开水和运动饮料等。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糖储备最多只够完成80%的马拉松距离。即在经过35KM的奔跑消耗后, B 。如果想要跑得更快更好,需要在比赛前大量摄入含糖丰富的食物,比如通过摄入主食、含糖饮料和水果等,来提高糖储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时令已是三月了,在盘山步道的两侧,迎春花与月季花的藤蔓紧密缠绕,黄的花与红的花竞相绽放。它们仿佛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列队欢迎我的到来。沿着盘山步道行走,会与许多虫子 ① ,最常见的有蚂蚁、马陆、毛毛虫、西瓜虫等,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无论雨前还是雨后,无论何时到风山,在盘山步道上,在台阶上,我都能看见它们幼小奔波的身影,一副 ② 的样子。也许,人在生病之后,怜悯心更重,对什么都多愁善感,深感人生之艰辛,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脆弱。那天,瞄着行进中的蚂蚁、西瓜虫等,我的心莫名地颤动了一下,有意放慢脚步给它们让路。我每一步的抬起与放下都 ③ ,生怕一个闪失,给幼小的生命造成致命的伤害。

我年轻的时候,很少思考生命、死亡之类的问题,习惯了天南海北地阔荡,走路咚咚响,呼呼生风,对什么都毫无畏惧,极少留心脚下幼小的生命,更遑论给一只虫子让路了。我委实不敢相信,这个近乎严苛的要求,却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以使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段多处使用了副词和关联词,强化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加点副词“更”和关联词“却”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众所周知,熟能生巧。一个动作,不断重复,从拙至熟,继而生巧,这是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一项技艺,在经过千锤百炼后,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才能有种种巧思妙想。但凡事皆应有度,熟练这事儿亦不例外。过于强调熟练,容易让人陷入一味求熟而简单重复的怪圈。这么一来,对于过去已有的认知,固然能做到熟练,但久而久之却容易因循守旧,困于以往的思维之中,不愿主动做出改变与创新,最后因守旧而惨遭淘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仿真模拟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但其深度和广度无法达到当代作家的水准”错误,根据原文“尽管目前这种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仍无法达到顶级作家的水准”,选项偷换概念,应是“顶级作家”。)

2.B(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人工智能在创造力和理解力上的突破已超越人类”错误,原文说“……突破却让人类作者在引以为傲的情感表达方面感到了一丝危机”,并非“已超越人类”;“其未来甚至可能完全取代人类”也于文无据。)

3.C(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第五段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是文学创作领域的巨大变革,其创造力和理解力让人们产生危机感,并对其进行反思。A项,强调我们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并未提及人工智能。B项,指出人工智能具备生成各种文体的基本能力,并未提及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会让人产生危机并对此进行反思。C项,微软小冰创作并发表诗集是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的例子,有人对此的评论是危机感的表现,此事可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反思。D项,是说《流浪地球2》中数字生命“图恒宇”产生自我意识,并未提及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故选C项。)

4.①文章围绕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先论述其利用文字符号和跨媒介叙事实现情感表达,再从文学价值和合法性的角度指出其局限性,论述客观全面,逻辑严密。②文章在具体论述时,使用“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逻辑衔接词语,揭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条理清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特征。逻辑严密,指提出论题并确保整篇文章围绕论题展开论证,对应文本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围绕“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谈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工智能文学通过文字符号和跨媒介叙事实现情感表达,二是从文学价值和合法性的角度指出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局限性,论述客观全面,体现了逻辑的严密性。在论证过程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词语,显示了文章的条理性。)

5.①《瞬间》通过使用“飘散”“流逝”等与感情相关的词汇组合来完成表意任务,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体验。

②《瞬间》利用跨媒介叙事营造情感表达,由“雪花”可以联想到徐志摩《雪花的快乐》,由“小鸟在飞翔”可以联想到泰戈尔《飞鸟集》,调动读者相似的情感体验,完成情感表达。③《瞬间》作为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是大语言模型利用算法和数据进行混搭与重组的结果,不具有独创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点评文学作品。题干要求从“理解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角度评价《瞬间》,根据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瞬间》这首现代诗借助与情感相关的词汇组合完成表情达意,且能让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其他作品来实现情感的营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感表达不具有独创性,无法与人类的真实情感相提并论。作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6.B(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那腔调让‘我’产生一种‘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错误,根据文中“我与流浪汉的身份、命运各异,可我们同样面对着宕泉河、夜空、弦月,还有生长信仰之树的敦煌。人生心路,殊途同归”可知,此处“我”感慨的是面对敦煌的景物,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并不是说我们两个人都是沦落人。

7.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对自由的向往”错误,作者想象飞天仙子“来到我身边,赠我一叶远渡苦海的苇叶”,是借此表达想要舒缓自身回顾敦煌历史时产生的悲痛之感的意思。)

8.①通过对夜色中三危山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精神世界”“暗喻”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语句的哲学意味。②使用拟人手法,“山崖上的莫高窟全都闭上了眼睛”赋予莫高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莫高窟封闭沉积的状态。③使用比喻手法,将“洞窟”比作“眼睛”,生动形象地指出莫高窟是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存在。④语句整散结合,既有“一个洞窟就是一个眼睛,几百个洞窟就是无数双眼睛”这样的整句,又有散句,句式灵活,赋予文章音韵美。(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鉴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时,可以关注语句中使用的词语、句式、修辞。第一句运用蕴含哲学意味的词语,第二句使用的是拟人修辞,第三句使用的是比喻修辞,第一、二句使用的是散句,第三句使用的是整句,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作答时,要结合文中的语句内容加以分析。)

9.①文章描写了敦煌宕泉河岸落日时分和夜晚时分的风景,沉寂的景色让人入迷。②文章通过一系列残片介绍了敦煌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探险家斯坦因盗取敦煌宝物的历史,这段历史使人忧伤。③敦煌的风景和历史使作者沉思,他感慨虽然宕泉河边民族或部落的遗迹并没有保留下来,但朝觐拜佛的人接连不断;感慨莫高窟因他国人的盗窃和藏经洞文物的散失才成就了敦煌学,给人以吊诡之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作答时,需要对应“风景·历史·沉思”这三个关键词对文章进行解读。“风景”这一关键词体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敦煌宕泉河边的景色;“历史”这一关键词贯穿全文,写了宕泉河边的民族、敦煌的历史、斯坦因盗窃文物的历史;“沉思”这一关键词也是贯穿全文,“我”始终都在沉思着。作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做到观点明确。)

10.CFG(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人”做“无”的主语,A处不能断开。“离法”修饰“罪”,B处不能断开,C处要断开。“鱼无失水之祸”与“人无离法之罪”结构一致,D,E处不能断开,F处要断开。“如此”是像这样的意思,G处需要断开,“天下少不治”是指天下很少有不能治理好的,H处不能断开。原文标点为: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如此,故天下少不治。)

11.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文化常识。A项,“因其固然”的“因”指顺应,与文中加点的“因”意思相同。B项,“引喻失义”的“引”指引用,与文中加点的“引”意思不同。D项,“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指用来……的,与文中加点的“所以”意思不同。)

12.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国家不需通过法制就能实现百姓不会因战争而丧命的愿景”错误,从原文“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可知,最安定的社会的法制好比早晨的露水,纯洁质朴而不散漫,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法制。)

13.(1)把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理的对与错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的轻与重寄托在权衡上。(“治乱”“是非”“属”各1分,句意1分)

(2)用取得的财产赏赐功臣,天下人都争相受到鼓励,这就是懂得利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竞”“劝”“通”各1分,句意1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句中的关键词:(1)治乱:国家的安定与动乱。是非:事理的对与错。属:寄托,委托。(2)竞:争相。劝:受到鼓励。通:通晓,懂得。]

14.①材料一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石匠用尽技巧修整泰山,孟贲、夏育用尽威力治理百姓,来论证君主要有“大体”,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根本。②材料二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商汤、周武消灭夏、商之后将土地、财物封赏给功臣的例子,来论证君主要有“大体”,要懂得为君之道。(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论证方法。两则材料都谈及君主要有

“大体”,材料一中“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使用的是类比论证;材料二中“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使用的是举例论证。作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能够全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根本的人:瞭望天地的变化,观察江海的水流,顺应山谷的走势,遵循日月照耀、四时运行、云层分布、风向变化的自然法则;不让智巧烦扰心境,不让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理的对与错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的轻与重寄托在权衡上;不违背自然法则,不伤害人的本性;不吹开毛发来寻找瑕疵,不洗去污垢来探察隐秘;不拉到准绳的外面,也不推到准绳的里面;对法禁以外的事情不苛刻,对法禁以内的事情不宽容;坚守不变的道理,顺应自然的规律;祸和福产生于是否遵守客观法则和国家法度,而不是产生于主观上的喜爱和厌恶;荣誉和耻辱的责任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所以最安定的社会,法制好比早晨的露水,纯洁质朴而不散漫,人们心里没有郁结不散的怨恨,人们口中没有愤愤不平的言论。所以车马没有远途奔跑的劳累,旌旗没有兵败大泽的纷乱,民众不会因为外敌侵犯而丧命,勇士不夭折在将军的战旗之下;英雄豪杰不把名字记录在图书上,不把战功铭刻在盘盂上,国家编年的史册无事可记。所以说: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天下太平的福遂更久的了。让匠石长寿千年,拿着钩子,看着规矩,举着墨线,去修整泰山;让孟贵、夏育带利剑去治理民众;虽然他们在技巧上用尽力气,又特别长寿,但泰山仍然无法被修整,民众仍然不能被治理好。所以说:古代统治天下的人,不让匠石用尽技巧来破坏泰山的山体,不让孟贵、夏育用尽威力来伤害万民的本性。依据普遍法则,全面把握法度,君主就能享受安乐,大奸就会停止作恶。淡泊闲静,顺应自然法则,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根本。所以能使人没有触犯法令的罪过,能使鱼没有离开水面的祸害。像这样,所以天下就很少有不能治理好的。

材料二:

不懂为君之道的君主则不是这样。任何事都亲自做就不能任用贤能的人,不任用贤能的人,贤能的人就会厌恶君主,这就是君主的功业和名声受损、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商汤、周武在一日之间就获得了夏、商的全部财产,用取得的土地封赏功臣,天下人没有不心悦诚服的;用取得的财产赏赐功臣,天下人都争相受到鼓励,这就是懂得利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说,设立官位并分配职务,是为君之本;委任官员并监督他们完成任务,是为君之本;喜欢谋略且不知倦怠,是为君之本;宽容大度且深得人心,是为君之本;包容污垢且藏匿恶物(胸怀仁厚),是为君之本。君主具备做国君的素质,官员对君主既畏惧又爱戴,这就是帝王能够成就大业的原因。

15.D(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不要惊诧于胜者能衣锦还乡”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对弈者需要仔细筹划再来行棋,很费心思,不要惊诧于胜者赢棋后的得意,这里的“衣锦还”并不是真的要衣锦还乡。)

16.①棋盘布局。诗歌以“九折羊肠片纸间”介绍了棋盘如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般复杂交错的布局。②棋盘局势。诗歌用“险于山”写棋局对弈的激烈,用“楚兵临汉堑”“齐客度秦关”写棋局对弈的危急。③对弈者的谋略。诗歌通过“机心”“良图”写出对弈者的心思缜密、仔细谋划。(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题干要求分析诗歌从哪些方面介绍“打马”这一棋艺游戏,“九折羊肠片纸间”写棋盘布局,“险于山”“危似楚兵临汉堑,急如齐客度秦关”写棋盘局势,“机心”“良图”写对弈者的谋略。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17.(1)而庭阶寂寂 今已亭亭如盖矣

(2)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处1分,添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本题考查

默写名篇名句。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庭”“亭亭”“冥”“耀”“衰鬓”“繁”“潦”等。)

18.A一项耐力运动B糖储备已近枯竭(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本题

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A处,前面的“马拉松是”提示我们后面要填“……的运动”,根据后文谈论的马拉松运动能量的问题,可知此处要强调“耐力运动”,故填“一项耐力运动”。B处,所在段谈的是糖储备,后文谈到“提高糖储备”,根据前文“在经过35KM的奔跑消耗后”,故填“糖储备已近枯竭”。)

19.序号②,修改为“仅有的小样本研究显示”或“根据仅有的小样本研究”。序号④.修改为“马拉松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代谢”;或序号⑤,修改为“所以经过多年的日常耐力训练”。序号⑧,修改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每改对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句②,句式杂糅,“根据”“显示”去掉一个即可。语句④和语句⑤中,“因为”“因此”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删去“因为”或将“因此”改为“所以”。语句⑧,“主要”定语语序不当,应将“主要”放至“来源”前。)

20.①不期而遇②疲于奔命(不辞辛劳)③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得分)(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第①空,根据后文介绍虫子可知,此处应填与虫子相遇的成语,如“不期而遇”。第②空,应填形容虫子“奔波的身影”的成语,如“疲于奔命”“不辞辛劳”。第③空,根据语境可知应填表示小心的成语,如“谨小慎微”“小心翼翼”。)

21.①整散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1分)②“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十分整饬;与散句“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配合使用,整齐中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鉴赏句子句式。观察画波浪线的语句可知,这一句句式上的特点是整散结合,“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是散句,“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是整句,整散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

22.①“更”是程度副词,表示程度加深,更进一步,以此强调年轻时候的“我”缺少对幼小生命的关注。②“却”表转折,用转折关联词强调“我”的内心对生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从心底敬畏生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副词和关联词的表达效果。“更”是表示程度的副词,表示更进一步,“极少留心脚下幼小的生命,更遑论给一只虫子让路了”,强调“我”缺少对幼小生命的关注。“却”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强调了“我”对生命的敬畏。)

23.【写作提示】这道材料作文由“熟能生巧”展开论述。何为“熟能生巧”?即“一个动作,不断重复,从拙至熟,继而生巧”。“熟能生巧”有何好处?熟练之后,才能有“种种巧思妙想”。“熟能生巧”是完美无缺的吗?并不是,要注意掌握一个“度”。因为“过于强调熟练,容易让人陷入一味求熟而简单重复的怪圈”,最终会导致“因循守旧”“惨遭淘汰”。作文要求以此为基础,辩证认识“熟能生巧”,既要认识到熟能生巧的好处,又要知道一味追求“熟”所带来的坏处,从而获得理性的思维。

【参考立意】①熟能生巧,也能生拙。②警惕熟生锈,亦不容缓。③创新时代,不能一味求熟。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