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月16日,记者从南明区农村“五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南明区2023年实施农村“五治”市级项目3个、区级项目13个,完工率100%,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大力“治房”。完成300户宜居农房改造;完成建筑工匠培训21人,完成率105%;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1752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利用22栋,其中农家乐9栋,出租13栋;小碧乡大地村村庄规划已通过技术审查;强化危房巡查治理,已采取拆除、维修加固、搬离人员后挂牌围档等措施全部消除危房安全隐患。
精准“治水”。在永乐乡建设1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站、24个多户联建污水处理系统、98个单户人工湿地,已主体完工;实施后巢乡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管网建设约3700米、入户管建设约17300米,设置检查井200余座,新建或修缮排水沟600米;通过不定期巡查、调阅卫星图片等手段,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闭环“治垃圾”。完成自然村寨垃圾收集收运点改善提升10个,并对现有垃圾投放点、收运点损坏的垃圾桶进行常态化更换;在16个村实施农村清洁整治行动,保持乡域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通过入户、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广播播放等形式开展宣传320余次,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通过开展农村“五治”相关培训16次,提升干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的能力;在永乐乡设置分类垃圾桶1390个,设置垃圾收运点41个,并对垃圾中转站(出乡分拣点)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并投入使用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处置设备,日处理5吨农家乐厨余垃圾。目前南明区村庄外运垃圾减量83.81%,超市级目标3.81个百分点。
标准“治厕”。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6个;新建农村公厕1座;主动谋划实施生态公厕项目3座,通过政府建设+村民自管的模式,实现厕所“黑水”“粪污”无动力、无害化、无费用处理并循环利用;制定农业、水务、生态等部门常态会商机制,整合资金、资源和项目,实现“治厕”“治水”同治,已完成永乐乡石塘村221户群众生活用水、厕所用水统一收集和处理。
齐力“治风”。全区193个村(居)和双龙21个村(居)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同步完善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实施细则等工作,持续推进落实执事人员“双报备”,持续执行“3515”标准,用好“红黑榜”“两书一约一会”制度,强化宣传引导,淳化家风民风社风。2023年,全区红白事累计备案登记1272起,多形式开展“治风”宣传116场次,逐步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尚。
同时,南明区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网上征集、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有效意见4431条,采纳1649条,拟谋划2024年“五治”项目20个,待履行完决策评估、可行性论证后实施,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
记者 冉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