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的命脉,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年,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永护村把防渗渠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着力点,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永护村根据村情实际,积极利用“网格+协商议事”持续开展防渗渠道建设工作,补齐辖区农田灌溉设施短板。
网格巡查入田间 织牢农业保护网
为了打通服务居民的“末梢神经”,永护村不断优化调整网格,划分网格边界,明晰网格员责任,督促网格员责任落地。网格员承担着“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保障员”的职责,在日常的工作中成为发现隐患问题的“哨兵”,成为服务管理的“管家”。
春播在即,为能够保障辖区春耕生产灌溉,永护村网格长与网格员们通过入地头田间实地踏堪、入户走访调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保障村民的农耕农种。网格长季莉莉在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东12组近60余亩的退耕地块无灌溉设施,将会影响到后期农作物的灌溉与排水。
得知情况后,季莉莉立即开展周边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开展前期摸排工作。汇总好关于防渗渠道相关问题后,随即向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汇报。永护村两委对东12组防渗渠道修建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利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开展“东12组防渗渠道修建”协商议事活动,研究防渗渠的建设方案。
协商修建防渗渠 保障农业促生产
议事活动前期,党员群众代表、网格长等议事成员实地查看现场情况,入户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在协商议事会上,协商议事召集人秦玉向议事代表们介绍了东12组防渗渠修建的必要性,并讲解了工程实施方案。各方代表结合本村实际畅所欲言,议事会成员积极表态支持,最后达成共识:网格员与片干部统计好需要维修的渠道和维修工程量汇总至村具体负责同志,经上级招投标后对接中标施工队尽快实施维修,村协商议事室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农时有效灌溉。协商过后,根据议事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制定责任落实清单,逐步推进计划进度。
村民蔡大爷说:“老的土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影响小队里35户村民的灌溉需求,所以村民们希望尽早建防渗渠的呼声很高。建新渠顺应民心,解决了老大难,村委想到群众心坎里去了。”“须让施工团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施工,不耽误村民农业灌溉。”总网格长秦玉说到。
本次修建的防渗渠道宽60cm,总长560m,采用“U”形水泥防渗渠代替传统的土渠,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这一条条防渗渠也如一根根连接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缓解村民浇水难的问题,打通了田间水系畅通的“最后一公里”,让防渗渠成为村民的幸福渠。目前,防渗渠建设工程已在收尾阶段,即将投入正常使用。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精准护航乡村振兴
下一步,永护村已将辖区东9、10、11组部分地块也列入修建防渗渠的计划中,将修建2个泵站和1300m防渗渠道,建成后预计灌溉超过150亩,有效保障农业灌溉,提高灌溉效率,推进农业稳产增产和绿色高效发展。
防渗渠的建设,切实达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有效改善水生态,对永护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水利民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永护村党总支书记秦玉说:“待所有新增防渗渠道修建成将可解决辖区内200多亩地灌溉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村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节约用水与助农增收‘双赢’。”
下一步,永护村“网格+协商议事”将持续发挥作用,提高整治标准,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逐步打造形成“旱能灌、涝能排、引得来、蓄得住、管得好”的农田排灌网络体系,为辖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讯员 邱玉蔷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