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正观漫读丨河南人吃过多少馍?

   日期:2024-01-23 22:20:41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正观漫读丨河南人吃过多少馍?

正观漫读丨河南人吃过多少馍?

点击收听音频

大道至简

馍的味道,戒不掉

前些日子减肥,把碳水戒了。体重虽然蹭蹭往下掉,但心里始终感觉空落落的。

直到我打开冰箱冷冻室,看到一塑料袋的手工馍,瞬间找到答案。

一个“我要吃馍”的念头在脑海中横冲直撞,唾液也逐渐盈满口腔。

这馍是我妈上次来时特意蒸的。

之前我在电话里抱怨过楼下卖的馍没口劲,她记在了心里。

到我家,先买了一口大蒸锅,“我再给你买袋面吧?”“可别,我吃不了……”

结果,我还没上班呢,就见她借“溜达”之名,拎回一袋5斤装的面粉来:“放心,走之前一定让你吃完!”

一定让我吃完……怎么吃?

一顿蒸馍,面少一半。

暄腾的大白馒头可真是说不出的诱惑!都不用掀锅盖,清新的麦香便随着阵阵烟气从锅里跑了出来。

那是谷物特有的香气,香中带甜,勾引着舌底最初的味觉记忆。

一掀锅盖,拳头大小的馒头个个散发着温柔低调的光芒,如梅花花瓣般整齐的排列在蒸锅里的篦子上。

趁热,嚯嚯呀呀地徒手揭馍,这绝对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揭馍的人得“手壮”,像我这种没干过啥重活的手,我妈通常看不上。由于常年辛苦,妈的手就不一样了,一层泛黄的老茧,在这个时候给予她最贴心的保护。

眼疾手快,十个手指在各个馍上如弹琴般上下翻飞,然后趁机一个“鹞子翻身”,白暄的馍就掉入了妈准备好的簸箩里。

不多大会儿,就是一簸箩的小可爱!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时的馍,是最好吃的。不仅暄软,还很有筋骨,掰开馍的一瞬间,热气香气如春风拂面。

大道至简,新鲜出锅的馍有种强大的光环,任何东西对它而言都是累赘。在口腔各种生物酶的催化下,平平无奇的馍逐渐被分解,变成各种甜各种香,通过神经将信号传输大脑。

这质朴的味道,构成我们味觉的基底,无论走哪,忘不掉,也戒不了。

河南人对馍的执念

有多深?

其实,对馍有执念的不仅我一个。

前两天跟一同事去豫东出差。豫东,对于我是外地,对于同事是故乡。

回郑州时,同事专门买了兜馍,说要带回郑州。

大老远的,170多公里,为啥专门带兜馍?他回答,老家的馍好吃呀!

远在广东的乔大哥,有次用一筐手工馍和两袋芥菜丝,抚慰了一位身居要职的客家人的胃,临走前,对方心满意足:“看来,客家人就是从河南迁到广东来的。”

没错,河南人对馍的执念,可真是坚韧呀!

在河南,很多食物的名字中都有“馍”。

例如油旋馍,金黄焦香,是洛阳牛肉汤的好搭档。

还有胡辣汤的天选CP油馍头,香酥软嫩,口感迷人,掌握着一亿人的思乡密码。

烙馍,河南随处可见的街头小吃,怎一个流行了得。

土馍,济源的特色美食,土味浓郁,清香可口。

石子馍,食品中的“活化石”,夹上灵宝特有的“一生凉粉”,就是一道绝味。

还有沈丘的顾家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年节时分,都是它的高光时刻。

以上任何一种,哪个不是一方美食霸主。明明长得与“馍”相差万里,名字中却都带有“馍”字。

我猜,大概只有心中最爱的食物,河南人才会冠之以“馍”吧。

对于馍,朋友璐桑有一理论——馍要掰着吃才香。

这理论,大致一听,鬼扯,仔细一想,真香!

掰,确实是吃馍的最佳手法。伴随着馍的网状肌理被撕裂,品质好坏,入口前便以明晰。

轻松就能被掰开的馍,通常筋骨和麦香都不足,这让那些打着手工旗号的机器馍无处遁形。真正的手工馍,在掰开的那一瞬间,便能从阻力上,感受到它曾经受过的万千揉搓。

也只有手指感受到馍的温度、软度,心里才能更加明白馍的质朴。

所以,馍凭什么俘获河南人?不就是因为这份心意相通嘛。

(来源 豫记 作者 王又又 主播 汤般若 制作 王宜谦)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