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1月24日讯(记者 姜婧仪)省人大代表,南京盛庄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姐菜篮子”创始人刘巧琴今年两会不仅带来了“菜篮子”,还带来了“果盘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我非常振奋,其中提到2024年重点工作有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这让我们‘新农人’更加充满信心。”
刘巧琴
采访现场,刘巧琴提着自己种的西红柿和草莓来了,“去年提的是蔬菜,今年我们又增加了新品种。因为我们农业这行是可触、可感、可想的,所以把产品带来现场,更能分享我想表达的。”刘巧琴告诉记者,从事农业22年后,她认为南京有着农业种植的天然优势,在这个基础上,更要做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
今年是刘巧琴第二次参加两会,对于乡村振兴她也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菜篮子里有着‘12345’: 一个铺位,连着两头(田间地头和餐桌碗头),养活一家三代人,用产自五湖四海的特优质农产品,喜迎来自八方来客。“刘巧琴认为,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联系,才能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我们干农业的有句口头禅,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立足江苏丰富多元、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建议加大农产品加工相关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刘巧琴建议要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会员的履职作用,在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设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工作联络服务站。以代表/委员的工作联络点为桥梁,促进省市科研院所技术专家更好对接农村、对接企业,让代表和委员更好的发挥履职作用,为江苏农业强省做贡献。
技术,一直是农业种植的核心。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春华介绍,他的农场去年一共种植了水稻1100多亩,新稻价格1.42元/斤,稻子亩产量为1420斤,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采取了很多新的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运用了这些技术后,水稻产量提高了15%,但农药减了10%的量,肥料节约了10%的量。同时,产品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朱春华
今年两会上,针对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因没有临时堆放场地而将粮食堆放在马路边,导致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现象提出建议。“我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在新的乡村发展规划中,为种植面积每3000亩至5000亩地,预留10亩左右的粮食临时堆放场用地,该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建设,既可以让国有资产保值升值,也可以更合理地让种植者有序堆放。”朱春华表示,2024年,将继续升级农业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