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聚焦
《 河南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7 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锦行 通讯员 尚林杰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商丘市检察机关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完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狠抓未成年人保护“两法”落实,全力做好罪错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双向保护”工作,创新打造法治宣传新模式,以能动履职主动融入“六大保护”,携手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为助力平安商丘法治商丘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星火”护“未”,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网”
商丘是人口大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离婚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增多,未成年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商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9年,商丘市人民检察院以“打击侵害、特殊保护、温情守护”为目标定位,成立“星火”未检工作室,开展集司法办案、法治宣传、精准帮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工作室之所以取名为‘星火’,是因为商丘是火文化的发源地,燧人氏在这里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u文明的新纪元。”商丘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董金环说,“检察机关要做夜空中的一颗星,为未成年人指引方向;做黑暗中的一把火,为未成年人照亮前路。”
“星火”工作室团队成员由检察官、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创立5年来,“星火”工作室贯彻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综合保护未成年被害人,推动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已对286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共有16名经帮教考上大学。对79名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多元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87.6万元。出台了《商丘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暂行办法》《商丘市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等未成年人保护机制5个,为47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指派法律援助,为960余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并推动建立全省首家由地方财政全额负担的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学校——永城市阳光学校,选派精干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监督相关单位依法履职确保学校安全运转,通过检校合作机制加强涉案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矫治。
为有效提升未检办案质效,商丘市检察机关着力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创立了“喜悦姐姐”工作室。该工作室以未检干警、共青团十九大代表杨喜悦命名,汇聚全市两级院未检干警和各条线业务专家,通过印发办案指引、组织业务培训、定期案件评查、部门协同办案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未检融合履职能力,持续夯实未检工作根基。8起案件被上级院评为典型案例。
精准发力,撑起未成年人成长法治“艳阳天”
未成年当事人小林(化名)曾因父母监护缺位、法治意识淡薄误入歧途,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审查起诉。商丘市检察机关通过社会调查、召开不公开听证会等多种手段,认真审查其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成长环境、既往表现等情况,结合全案情节,综合考虑其认罪悔罪态度诚恳,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引入司法社工对其开展考察期帮教活动。并对其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唤醒“缺位”家长,指导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考察期满,鉴于小林考察期间表现良好等情况,结合听证评议结果,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目前,小林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努力养成良好习惯,曾经的问题少年生活步入正轨。
事实上,该案只是商丘市检察机关促进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牛超是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教育部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领域较为专业。2023年,商丘市人民检察院通过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向牛超送达《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分析报告》后,牛超对未成年人犯罪率升高问题表示关切,建议检察机关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推动问题解决,商丘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注重发挥品牌效应,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与牛超联合创立了“牛妈妈”工作站,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社工及教体、团委、妇联等力量,组建了由未检干警、人大代表、共青团十九大代表、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组成的“牛妈妈”帮教团队,致力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牛超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牛妈妈工作室”与学生们谈心。
针对“在偏远、留守儿童较多的县、乡设立‘牛妈妈’工作站试点,工作基础成熟后向外扩展”的要求,目前“牛妈妈”工作站已在三个县、一个乡、一个学校建立五个试点,充分发挥好监督“前哨”作用,深入开展本地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促进源头治理。
2023年,商丘市人民检察院建成该市首家体验式、参与式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场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该基地按照“法治天地、警示教育、法治守护、筑梦未来”的主线,设置了序厅、普法展厅、警示展厅、自护展厅和筑梦展厅五个部分。设置“牛妈妈”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区等未检办案场所,已逐步发展为集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心理辅导、教育矫治、普法宣传、犯罪预防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平台。自启用以来,已有68批次3600余名师生、个人等前来交流学习。2023年8月,首批“河南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在该基地挂牌。
在商丘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干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介绍消防知识。
商丘市人民检察院还充分发挥基地平台优势,与司法行政、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将基地的法治宣传资源纳入全市未成年人普法的工作大格局中。
守正创新,共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同心圆”
2023年,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品牌效应,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省人民检察院结合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打造了全省统一的未检品牌——“‘豫’见未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商丘市检察机关坚持“宣传教育搭台、监督办案唱戏”工作理念,不断凝聚合力、创新形式、拓展阵地、丰富内涵,着力打造集未成年人司法办案、考察帮教、心理干预、专门教育、犯罪预防等功能于一体的“‘豫’见未来·星火”未检品牌。品牌创建贯穿未检履职全过程,在诉讼办案、关护帮教、行为矫治、犯罪预防四个环节,依托“喜悦姐姐”工作室、“牛妈妈”工作站、永城市阳光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四大品牌亮点,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具有商丘特色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商丘市各个基层检察院依托“‘豫’见未来·星火”未检品牌,结合当地特色,持续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统筹性、体系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格局。
睢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打造“检察+社工”特色帮教平台,对涉案罪错未成年人量身定制帮教计划,通过劝学返校、职业技能培训、监督考察、跟踪回访、督促监护、犯罪记录封存等措施,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无痕”回归社会。
民权县人民检察院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强制报告预警备案机制,协调卫生健康部门在医院诊疗系统内嵌入强制报告弹窗提示程序,医务人员发现就诊未成年人可能遭受侵害的,可以“一键报警”。
梁园区人民检察院建立未成年人违规出入娱乐场所防范机制,联合公安机关对辖区内网吧、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进行专项清查,贯彻好强制报告制度。
法网柔情,唤回迷途少年;多元履职,呵护“少年的你”。“‘豫’见未来·星火”未检品牌创建以来,商丘市人民检察院着眼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新要求,立足未检工作发展新阶段,持续打牢品牌基础,切实加强溯源治理和成果转化,“两升两降”的工作实效正逐步显现。
在司法办案上,1起案件入选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并参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件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优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以典型案例带动整体案件质效明显提升。在社会效果上,商丘市人民检察院被评为“河南省‘护苗’联盟牵头单位”。商丘“‘豫’见未来·星火”品牌在河南省第一届“豫检品牌”项目评比中居未检系列第一名。该院第九检察部被表彰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未检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社会各方协同共治。”商丘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波说,商丘市检察机关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准确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新要求,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围绕履职办案主线、细化四大亮点平台、聚焦犯罪预防、注重队伍建设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深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