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开幕的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书面听取了关于河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省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力以赴拼经济,在顶住压力、克难奋进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省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2023
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
成绩一 需求潜力持续释放
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深入实施重要项目集中攻坚,全省亿元及以上、10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2%、24.9%,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9%、17.4%。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4.2%。
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8107.9亿元,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1844家、同比增长10.9%,新设外资企业465家、同比增长40.9%,实际使用外资7.5亿美元。
成绩二 创新生态加速构建
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全面起势。在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中入列7家、新建6家,新挂牌省实验室8家、省产业研究院15家,省科学院研发实体达42家、数量居省级科学院首位。全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67.6亿元、同比增长33.4%。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新遴选“瞪羚”企业45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1家、累计达276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1.2万家、2.6万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686亿元,新发放“科技贷”49.5亿元。
科教人才支撑有力。形成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双航母”、7所院校为第二梯队的“双一流”创建梯次发展战略布局。河南师范大学实现高等院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突破”。全省新引进顶尖人才12名,引进领军人才181名,延揽本科以上人才26.5万人。
成绩三 产业转型蹄疾步稳
产业链群跃升发展。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郑州乘用车二期正式投产,全省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9%、10.3%、11.7%。
“智改数转”深入推进。新增上云企业3万家、智能车间132个、智能工厂54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郑州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开发区实际可利用空间1871.9平方公里,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达7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3.9%。
成绩四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95.1%实现全程网办,全年新设经营主体218.7万户,其中新设企业54.7万户、同比增长21.5%。推出便民就医少跑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微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省域全覆盖。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启动建设。全年郑州机场新开通客货运航线38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75%,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大关,全省港口新开通集装箱航线14条、吞吐量同比增长9.8%。
成绩五 城乡区域更趋协调
中心城市提质扩容。成功争取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复函,完善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郑开城际延长线等一批连接性项目加快建设,郑许市域铁路通车运营。
县域经济提速发展。新郑、永城、孟州、长葛、中牟、新安6县市进入中国社科院2023年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行列。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完成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9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实施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全省12.9万搬迁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
成绩六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国家战略有序落地。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丹江口库区陶岔取水口及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
低碳转型稳步实施。郑州纳入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780万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48.2%,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5%,优良天数增加5.9天,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优于国家目标8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97.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07.6万亩。
成绩七 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居民就业保持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9.3 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万人。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105个县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甲水平,成功创建紧急医学救援、中医疫病防治、重大传染病防治三大基地。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62所。实施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全省托位达31万个。
2024
奋勇争先 更加出彩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5.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重点一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平台、主体、人才、服务融通共进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巩固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推动中原科技城聚能增效,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架梁立柱。启动实施临床研究型医生、临床医学科学家项目“双百计划”;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力争推出新品种25个以上,新引入种业企业15家以上。
提升创新载体平台能级。实施创新平台提档扩容行动,力争全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300家;叫响智慧岛科创品牌,新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企业雁阵,力争新增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0个、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力争发放“科技贷”60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300亿元。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起高峰”。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新增学科进入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力争7所高校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实现突破;健全“引育用服”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培育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180人以上。
重点二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体现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强链群核心竞争力。健全“7+28+N”链群发展体系;提高产业链创新力;构建优势企业梯队。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以上。
加快推动“六新”突破。前瞻布局新基建,聚力攻克新技术,大力发展新材料,积极打造新装备,多元开拓新产品,加快培育新业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争新建1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力争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以上。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培育20个左右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力争每个开发区新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5亿元产业项目。
重点三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健全机制加快项目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实施重大项目“双百工程”,遴选100个左右百亿级投资或未来百亿级产值的重大项目。
突出重点深挖消费潜力。发挥大宗消费“稳定器”作用,丰富拓展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多层级高品质消费新空间。
拓展渠道稳定外贸增长。开展“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力争新增有实绩外贸企业1000家以上。
重点四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实施算力高地建设工程,提速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实施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郑州城市算力网等项目,力争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0万个;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新建5G基站2.9万个。
拓展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速推进“一枢多支”现代化机场群建设;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推动“米”字形高铁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稳步提高公路网密度和智能化水平。有序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6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
重点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5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做优乡村“土特产”。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实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行动。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乡村公共设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重点六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速郑州都市圈建设。健全“1+1+3+N+X”规划体系。出台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和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能源、水利等专项规划,规划建设中牟新区;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5万户,完成各类管网改造4000公里以上,新建智能充电桩2万个以上。
重点七 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构建“1+3+N”政策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深挖重点领域降本增效潜能,降低用电成本、税费成本、物流成本。
重点八 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
推动“四条丝路”协同发展。提升“空中丝绸之路”辐射力和品牌力,力争郑州机场全年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2900万人次、120万吨;加快“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力争我省中欧(亚)班列开行3500列以上;深化“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加速“海上丝绸之路”链接融合。
加快培育枢纽经济新优势。提质发展空港经济,提档升级陆港经济,提速扩量临港经济,积极培育高铁经济,优化物流枢纽布局。
提升载体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推进口岸能级提升和综保区提质增效,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重点九 建设美丽河南生态强省
加强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先行区、生态建设样板区、节水控水示范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力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3万亩。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重点十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提升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50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持续拓展就业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
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建设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全省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万张、托位数8万个。本报记者 侯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