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目标更清晰、信心更足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农村功能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完成8000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会场内,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献计献策;会场外,全市掀起了抢抓机遇提升农村功能风貌的热潮。
依村而建
乡村小院飘出咖啡香
手捧咖啡,在乡村小院围炉而坐,听着清脆的流水声,看柚子树上挂满了新年的彩灯……在金堂红旗村的盘海柚里院落,有一家乡村咖啡店藏在林盘深处,店铺是老房子改造而来。
不远处,村里的另一处闲置房屋也被利用了起来,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着“柚里书院”最后的改造扫尾工作。村里用闲置土地打造出这个成都市AA级的旅游林盘景区,一到周末节假日宾客络绎不绝。随着院落打造已近尾声,集登山游玩、乡村观景、采摘民宿、咖啡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村落业已呈现。
“我们正在修的柚里书院,计划打造成乡村民宿,改造过程中坚持不砍树、不拆房、不破坏院落的原始风貌。”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绍军是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代表,正在参加两会的他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在进行盘海柚里二期的改造。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进行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林绍军告诉记者,盘海柚里院落一期通过打造柚里咖啡、柚里书院、共享田园等集体经济消费场景,盘活闲置资源,将村集体闲置的土地利用了起来。
宜居环境优美“翻番”
村集体经济也要翻番
成片的果园掩映着美丽的川西民居,清澈的池塘边围满了垂钓的市民……虽已冬季,可每到周末,新都区斑竹园镇双龙村“双龙田园”景区内依然游人如织。
“村上要发展,必须依靠城乡融合,让城里人愿意来、留得下”,正在参加“两会”的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代表、双龙村党委书记周友平告诉记者,双龙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上启动了村庄风貌整治,村“两委”干部也带头率先用自家房子来打造院落“样板间”,在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下,全村63个院落全部改造完成,双龙田园开启了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模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村集体资产达3000万元,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听了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目标更清晰、信心更足了”,周友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报告中“坚定不移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他格外振奋,尤其是“实施农村功能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完成8000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更是让他有了新的期待。
“目前,我们村2024年社区和院落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已经启动了,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利用院落打造商务餐饮,建设春归民宿、抱扑乡居等精品民宿,打造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大力发展亲子户外‘研学游’、农事体验、高端休闲度假等新业态,力求实现宜居环境优美‘翻番’、村集体经济翻番!”他说。
主动谋划农村功能风貌提升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昨日,温江区和盛镇副镇长黄远和乡村规划师吴玲一起来到鲁家滩沿线,查勘当地村民房屋的布局、结构,了解群众改造房屋风貌的意愿。
“鲁家滩公路沿线刚刚打造了8米宽的景观带,给村民和游客更多公共休憩空间。目前我们正在主动谋划该片区功能和风貌的整体提升。刚刚听说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功能风貌提升三年计划,这真是及时雨,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黄远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功能风貌提升三年计划,要完成8000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成都市人大代表、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思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花木编艺是寿安镇天星村的特色,该村正在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安花木编艺为重点,大力发展“编艺+”文旅产业,走乡村振兴之路。
谢思凯认为,农村功能风貌提升,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提升后的功能和风貌有助于当地产业发展;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我回去后,会把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带回去,做好群众宣传,努力推动这项工作,为农村功能风貌提升三年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佳丽 陈泳 李娟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