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农村“剩男”观察

   日期:2024-02-05 16:20:4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农村“剩男”观察

2024年1月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黄振华教授课题组发布了一份《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状况》调查报告。这份基于全国26个省(市、区)、119个村、1785个农户的报告指出:超4成村庄存在较为严重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短短时间内,“求解农村大龄青年婚配难题”词条冲上微博热搜。

某地举办的一场农村婚礼 据图虫创意

出圈的热度令黄振华颇感意外。他推测:“一则可能是碰上了春节的时点,正好是青年男女返乡相亲的高峰期;二来也说明报告切切实实反映了当下一个普遍现状。”

黄振华所在的中国农村研究院自2006年开始,持续到全国各地农村开展不同主题的田野调查。根据他的观察,近10年,农村男青年的确出现了婚配难的情况,并且呈逐年加剧的趋势。

黄振华认为,这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呈现形势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其中既包括大众熟知的“天价彩礼”现象,也包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夹击下,农村男青年传统婚恋观的转变,“对婚姻的认同感变低了”。由此衍生的对农村社会治理带来的隐忧,也是需要被看到的另一面。

在黄振华看来,呼吁移风易俗、改变“天价彩礼”等措施能取得一定成效。“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乡村振兴,用内生性的动力去缓解这一难题。”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就相关话题独家专访了黄振华。

——①——

119个样本村庄

有51个村村干部反映大龄男青年婚配难

红星新闻:是什么契机让您展开了对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的调研?

黄振华:说起来其实是个意外。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田野调查,我们称之为“百村观察”,启动至今已有18年。“百村观察”调查问卷分为基础性和专题性,基础性调查方向常年不变,专题性的调查方向每年都会有调整。2023年我们的调查主题其实是“农村家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些关于婚姻的问题。

在第一轮数据回收上来后,我们发现,未婚农村大龄男青年的数量有些突出,它反映了一些周期性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后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所以才有了这个引起热议的数据:在119个样本村庄中,有51个村的村干部反映当地存在较为严重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占比42.7%。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我们首次关注到这个现象。十几年前,大概2013年左右,那时我们下村和村干部交流,已经有村干部反映当地存在较多未婚大龄男青年。这个现象只是个案,还是普遍状况?由于缺乏数据支撑,当时我们还看不出来。但基于我们长期农村调研的经验来看,这肯定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至少在近10年是这样。

某地举办的一场农村婚礼 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在研究中,课题组对“大龄”怎么界定?

黄振华:学界对于“大龄男青年”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来看,如果年龄在30岁以上,基本可以确定为大龄青年。但农村的视角未必是这样。比如,某村庄普遍结婚年龄是23岁左右,如果一个男青年到了28岁还没结婚,那他在当地人眼里也是大龄未婚男青年。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结合了当地人的视角去界定何为“大龄”。

红星新闻:农村男青年的择偶渠道一般有哪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