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一张机票不同用户差价近千块,平台怎么半个月都说不清

   日期:2024-02-07 21:15:2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一张机票不同用户差价近千块,平台怎么半个月都说不清

文| 熊志

日前,有网友发现,在飞猪平台订机票时,发现同一天、同一时间、同一趟航班(郑州飞珠海)3个手机显示3种价格,并且苹果手机价格最贵,质疑称是大数据杀熟。

视频显示,3台手机所显示的同一天同一趟航班的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和1330元,价格相差接近一千元,着实令人咋舌。大半个月过去,平台迟迟没有给出调查结论。因而有媒体持续追问,票价相差千元,到底是杀熟,还是价格出错?

面对质疑,飞猪官方回应称,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视频中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并表示“不会大数据杀熟”。

平台到底有没有搞大数据杀熟,对不同的消费者搞价格歧视,利用技术优势谋利,现在当然很难下定论。但平台自说自话显然难让人信服,要打消质疑,还得拿出能自证清白的证据。

在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杀熟是个老问题了,之所以难以禁绝,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里面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根本不会拿着几台手机,用不同的新老账号去比价。像新闻中这种差价情况,一般人很难发现,买贵挨宰了也就挨宰了,事后很难察觉并展开维权。

当然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新客老客出现价格差异,就一定是大数据杀熟。

比如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平台会推出针对新人的优惠措施,叠加各种优惠券之后,价格会比那些老用户更低。

另外,会员账号等级不同,价格也可能存在区别。这类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营销,所造成的价格差异,是很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

问题在于,现在平台的价格机制,对消费者来说,本身是一个信息黑箱。反应到用户端,就容易造成杀熟的观感。

资料图

像此次新闻中,平台称机票销售的链路比较复杂,可能还涉及第三方平台的供应商,所以同一个航班,不同账号搜索可能出现价格差异。

这样的辩解站不住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

在航空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到底存在多少第三方,不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提供公平透明的价格选项,对补贴、会员优惠可能造成差价的情况进行标识,这是平台的责任和义务。

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千人千面的算法,为平台提供了精准营销的优势。不管怎么说,平台不应该用低价吸引新人,等新人养成消费习惯,变成熟客后,再利用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和黏性,肆无忌惮地高价宰客,搞区别对待。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就是价格欺诈。之前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提到,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一张机票,不同用户差价近千,到底有没有杀熟,行业监管部门不妨好好查一查,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

跳出来看,对屡禁不止的杀熟乱象,还得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约束互联网平台守法合规经营,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不管怎么说,平台不应该将算法当成“算计”,利用技术优势来隐蔽宰客。

对平台来说,新用户变成老用户的过程,也是平台和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的过程。熟客对平台的信任,是平台重要的无形资产。如果为了短期利益,把熟客当冤大头,辜负他们的信任,最后只会遭遇用户的流失,以及口碑的反噬。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