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上现在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七成,也就是说真正在农村地区生活的群体,其实也就是在三成左右,而且这个比例可能还要进一步的降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他们不但是。进城务工其实。不作为流动人口,而最终选择在了定居在城市里面,不论是定居在地级市还是定居在县城,甚至定居在省会城市一线城市的群体都是非常多的。
而且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农村里面有两种人,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孩子。作为年轻人来讲,他们虽然进城务工了,但是由于孩子在老家,平时还都会回来看一看,毕竟割舍不下的还是孩子,但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相对于城市还是有一个较大的差别,所以现在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也就是说在农村地区孩子都非常少了,几乎就成为了老人,有的人说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城呢?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
其实孩子进城主要还是为了上学,一方面父母也能够在身边照料着,总之而言,比起爷爷奶奶在身边照料,可能从学习上从这个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上也会更好一些,所以说孩子进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很多父母努力,想在城里买一套房,也就是为了孩子去上学。但是老人进城他会有诸多的不便,因为老人是不需要上学的,但是老人在生活习惯上,其实他的接受程度不会像孩子这么快。
因为我们想想看老人已经在农村老家生活了一辈子,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了,突然一下子你。让他换一个地方,很多人都是不适应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因素下,所以老人他就不愿意进城,一方面进城以后他不适合于城里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作为自己的子女,每天就是上班,根本也就无暇去照顾他们的生活,反而老人进城以后可能会成为照顾孩子的保姆,所以说思来想去在老家一个人自在的生活也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当然这是在老人身体力行完全能够独立自主的情形下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说你身体力行还不能够自主,那么怎么办?呢?确实对养老的问题作为子女的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它是不能够去推脱的,一方面你要么把老人接到身边来居住,要么会选择一些其他比较好的养老方式。像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也是有养老院的,比如。说一个乡镇或者说几个乡镇,它就会有一个养老院,选择在农村地区的养老院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所以说农村老人的养老其实还是多元化的一种形态,主要还是在于子女有没有更多的时间,有没有更多的条件来尽到自己的义务。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退休知识那点事儿,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