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年初三,我村就有22人离家打工,为何村民都走得这么急?
我们村地处鲁西南,全村人也就360多人,今年春节没有回村过年的就大约有50多人。刚大年初三,村里的新年气氛还未完全散去,就有22位乡亲离乡外出,踏上了打工的征途。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他们走得如此匆忙,连春节的温馨都来不及细细品味。
像我们村这种现象并非是个例,周边其他村庄基本上也大同小异。农民不断涌进城市买房定居或打工已是大势所趋,村庄的萧条与日俱增,春节也成为了年轻村民的形式。
有的村民就连春节也都干脆不回来了,他们要不是在城市定居了,就是为了在春节假期多挣一些钱,这样要比回村过年更划算。因此,我两个弟弟一人在北京过年,一人在深圳过年,他们都有很不错的过年补助,因此就都没有返乡过春节了。
即便是还有一部分年轻人返乡过春节了,基本上也都是到了年跟前才回来,在家里呆上一周或者五六天的时间,就匆匆又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了,村民现在外出打工为何都走得这么急?其实,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第一是原来有上班单位的村民,一般春节假期也就一周的时间,回家来回在路上就要耽误两三天,所以在家过年的时间比较短,在家呆上四五天就要急冲冲地返城参加工作,因此在家过年就显得很仓促。
第二是有些人在城市里生活习惯了,反而回到农村就不太适应了。比如我家乡鲁西南这边村庄,冬天没有暖气,家里大多数都是露天厕所,这就让在城里住惯暖气房的人很难再接受这种生活条件,回到农村待上两三天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乡。
第三是春节过后的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工厂和企业复工的高峰期。为了抢抓生产进度,大部分企业就会提前招工,能够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对于村里的人来说,这也是一年中难得找高薪工作的好时机,村民自然不愿意错过,所以春节假期没过完就急着去找工作了。
第四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即便是农村老家空气清新、人情味浓厚,能够感受到亲情的关爱。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里除了种地的农业生产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就业机会。
村民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由于近两年建筑行业用工量减少,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村民不得不早几天动身,生怕晚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这种选择,也反映了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
第五是乡村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我们村,许多年轻人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熏陶,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家庭的经济条件,才能在村里有较好的地位,才会不至于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在年轻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即便春节刚刚过去,村里的一部分年轻人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出打工,追求更好的生活。
新年的喧嚣氛围还未散去,有部分村民已不再等过了“破五”就外出打拼,走得如此匆忙,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是当前乡村现实的反映,更是新时代农村文化观念的体现。虽然离别难免令人产生淡淡的伤感,但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的选择,祝愿他们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一切顺利,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