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末,湖南益阳桃江的贺爹爹又开始忙着置备年货了。除了熏腊肉、腌坛子菜,制作手工豆腐也是家里每年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
要制作细嫩可口的豆腐,首先要选择新鲜的黄豆作为原料。提前一天浸泡好黄豆,到了第二天,豆子会变得饱满而有弹性。贺爹爹拿出磨豆子的机器,一边加水,一边将淘洗好的黄豆磨成细细的豆浆。
煮上一大锅开水,将水加入豆浆中,这时,贺爹爹架起了他的“秘密武器”:吊在空中的木架子和过滤的纱布。豆浆一勺勺舀进纱布,晃动木架使其水分流出。渣滓过滤出来后,就变成了清澈的豆浆。贺爹爹告诉潇湘晨报记者,纱布里的过滤完的豆腐渣先别急着扔,加入调味后炒熟,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食。
接着要把过滤出来的豆浆煮熟。随着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大铁锅里的豆浆也开始沸腾。只顾着添柴火可不行,一边煮,一边还得捞出浮沫,以免影响豆腐的口感。
锅里煮着豆浆,豆香已经飘满了整个后厨。贺爹爹等待的过程中也不闲着,他将准备好的石膏块放入火中,烧熟敲碎成粉末,然后加水搅拌,等熟豆浆微微放凉,起了一层豆皮,就进入了最重要的步骤。“加石膏水的这一步我们叫做点浆,是最关键的,全靠经验,一边搅拌观察着一边点。”贺爹爹说,“石膏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都会不成型,这个过程非常需要耐心和技巧。”
说着,桶中的豆浆产生了神奇的变化。液体逐渐凝固,变成了豆腐脑。看到豆腐和水逐渐分离,点浆这一步就算是成了,这时候离豆腐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拿出框和纱布,将豆腐脑装进模具中,压上重物,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后,紧实的豆腐就这样成型了。每一块都充满了浓郁的豆香,入口即化,不管是煎炒还是下火锅,都让人回味无穷。
年末的桃江还在下着雪,与外面的冰天雪地不同的是,贺爹爹的后厨里热气腾腾,满是过年和团圆的喜庆。手工豆腐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年味的代表,满足了味蕾,也填满了家的温暖。在贺嗲嗲家团圆饭桌上,手工豆腐虽然卖相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是最抢手的。若是来拜访的亲戚朋友们夸赞豆腐好吃,贺爹爹一定会笑着回应:“自己打的豆腐呢,喜欢吃的话一会儿一定记得装些回去!”
潇湘晨报记者徐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