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冬奥经验助力“十四冬”精准把脉天气

   日期:2024-02-19 16:00:5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冬奥经验助力“十四冬”精准把脉天气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9日电 题:冬奥经验助力“十四冬”精准把脉天气

新华社记者张荣锋、张武岳、贺书琛

18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扎兰屯赛区飘起雪花。张晨阳比往日出发得更早,他脚穿冰爪,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认真巡检山上山下的每一处气象监测设施,清除设备积雪,确保正常运作。遍布雪道的15个点位都走一遍后,两个小时已经过去。这是扎兰屯赛区气象服务团队每天的工作之一。

“下雪天气,赛场内的路途更加难走,要早一点出发。而且运动员训练的时间也提前了,必须赶在他们使用场地之前完成巡检。”作为气象服务团队的一员,张晨阳完成每日巡检之后,又和同事一起,开始观察卫星云图,研判天气变化走势。

扎兰屯赛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东侧背风坡,在冬季风盛行的条件下,天气情况复杂,系统性规律很难找到。“雪上项目,天气因素造成的影响较大,必须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比赛时间,因此相对准确的天气预报必不可少。”扎兰屯赛区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王颖说。

从团队驻训经验交流,尽快补齐山地气象知识,到每日徒步登山,实地感受不同赛道点位要素差异,不断复盘订正预报结论,再到成员间磨合互补,优化前后方工作协作流程……团队快速成长,稳稳“拿捏”扎兰屯雪场的“怪脾气”。

翻开滑雪场气象专报的文件夹,各点位每小时的天气、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雪深、能见度等各项指标都一目了然。“每一条赛道的气温、风速都有差别,微尺度天气的研判是工作重点。我们已经做到了‘百米级、分钟级’的精细化预报,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了充分气象信息保障。”王颖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对天气情况的精确预报,还有赖于布设在赛区各个角落的气象监测“千里眼”。“比如‘气象方舱’曾经服务过成都大运会。”王颖说,这是一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集成了微波辐射计、毫米波云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等多种设备。除了“气象方舱”,自动气象站、应急保障车、便携式气象站等设施协同“把脉”,实现地基、空基、天基全时空、立体化监测。

两年前,北京冬奥会在天气精准预报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在“十四冬”赛场上,北京市气象台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方法集成预报技术、国家气象中心基于深度学习的站点集成预报方法等两项北京冬奥会成熟预报技术成果再次得以应用。扎兰屯赛区16名团队成员中,有五名曾经服务保障过北京冬奥会。

“我们最大的底气与信心来自北京冬奥会的经验,但我们利用冬奥遗产,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王颖说,在已有的技术和人才基础上,气象部门新开发了“十四冬”气象预报制作系统和气象现场服务系统,嵌入各类预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各方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记者走访了解到,除了为赛事保驾护航,各类气象专项服务产品的发布,还将便利延续至公众观赛、交通出行、供电供气、扫雪铲冰等各个领域,惠及更多部门和群众。(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