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校长  APP  重点   

不要高兴太早!阿夫迪夫卡战役很可能是俄军的最后一场胜利

   日期:2024-02-20 22:24:0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不要高兴太早!阿夫迪夫卡战役很可能是俄军的最后一场胜利

俄军占领阿夫迪夫卡后,俄罗斯政府以及俄罗斯的支持者们很高兴。特别是在特定的舆论场上,那些“一剑封神”、“1小时20分钟拿下基辅”论者终于“扬眉吐气”,并再度夸下海口:俄军的胜利已不可逆转,乌克兰的崩溃指日可待。但我要说,所谓的“专家”和“大V”们不要高兴太早,你们信誓旦旦的“预言”很可能会继续被打脸。

直白地说,一场损失惨重、代价高昂,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战役不足以改变整个乌克兰战场的态势,更不可能扭转这场俄乌战争的战略博弈方向。

相反,阿夫迪夫卡的失守,能够让乌克兰方面彻底放下“面子”,不再“好高骛远”,从而实施更加切合实际的作战方略。能够使欧洲国家意识到,即便是没有美国,它们也必须合力阻止俄罗斯的胜利。最为关键的是,颇感“尴尬”的美国,会在国内“共识”形成后掀起一波“援助乌克兰”和“遏制俄罗斯”的新高潮。

一,这场“政治献礼”式的阿夫迪夫卡战役,让俄罗斯损失惨重和得不偿失。

明眼人都看得出,俄军发动这场阿夫迪夫卡战役是早有“预谋”,且与普京谋求连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网络有记忆。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是去年10月7日开始的。而俄军对阿夫迪夫卡的大规模攻势则是同年10月10日打响的,且当时的新闻报道说,俄军有12万兵力参战。

在监测技术和通讯水平如此先进和发达的当下,3天之内集结12万规模的兵力而不被对手察觉,显然不现实。所以,俄军的兵力集结是通过“化整为零”实现的,且早已在暗中进行。而这足以说明:阿夫迪夫卡战役是早有“预谋”,而且有着显而易见的“战争外溢”(哈以冲突)的配合,意在“速战速决”。

普京谋求连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在瓦格纳雇佣军“一日游”事件和瓦格纳高层“飞机失事”后,普京的政治地位“动摇”,或者说,“连选连任”的合理、合法性受到质疑。所以,急需一场胜利来堵住悠悠众口。基于此,拿下已经争夺近10年的阿夫迪夫卡成为了“政治需要”。

从“化整为零”秘密增兵阿夫迪夫卡,到“煞费苦心”制造战争外溢来“配合”,再到使用了4倍于乌军的兵力,足以说明:普京和俄罗斯高层意在使这场阿夫迪夫卡战役“速战速决”。但未成想,最终又打成了“人海战术”式的“攻坚战”,导致俄军损失惨重。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说法,至乌军撤出阵地的当天(2月17日),俄军的战损为4.7万人。即便是乌克兰公布的数据有水分,但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俄军的战损高于巴赫姆特战役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

对于巴赫姆特战役的俄方战损情况,当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瓦格纳雇佣军的老板普里戈任曾亲口承认,俄军阵亡在2万人以上。那么,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即便是按照2万俄军阵亡来算,按照通常的死亡和受伤比例,起码有7万名俄军失去了战斗力。而最新的报道似乎也在证明着这个“判断”。

在俄军即将攻占阿夫迪夫卡时,舆论场上的一些“大V”兴奋地播报称,4万多人的俄罗斯大军已经将乌克兰守军“包围”,只待“瓮中捉鳖”了。而在阿夫迪夫卡战役发起时,这些“大V”们口中的俄军兵力则是12万人。

直白地说,在俄罗斯大选临近,政治上要求必须拿下阿夫迪夫卡之际,俄军不太可能主动减少参战兵力,所以,12万与4万之间的差额,极有可能就是俄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战损”(包括死亡和受伤者)。

在特定的舆论场上,一些“专家”和“大V”在赞美俄罗斯的“慢热”。岂不知,“慢热”则意味着在人员伤亡上比对手付出的代价更高。比如说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的阵亡人数是10.5万人,而苏联军队的阵亡人数却高达37.5万人,是芬兰战损的3倍以上。

自2014年4月顿巴斯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已在阿夫迪夫卡坚守了近10年,堡垒的坚固性,乌军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自然都有优势,加之乌军始终是“守方”,所以,乌军在人员方面的战损远低于俄军的判断,符合军事学的逻辑。

对于俄军拿下阿夫迪夫卡,舆论场上的一些“大V”和“专家”兴奋异常,并信誓旦旦地断言:俄军直达基辅的堡垒已经被冲开,如若进攻基辅将会势如破竹。

岂不知,这场俄乌战争的“胜负手”已经不是“要塞”问题,也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持久战和消耗战的问题。况且,在战争之初,俄军也曾一路“畅通无阻”的直达基辅,但却改变不了“无功而返”的命运。

其实,若说阿夫迪夫卡战役的军事意义,仅在于俄军将其占领后对巩固顿涅茨克有利。因为,阿夫迪夫卡这个据点距离顿涅茨克城仅有20公里,而乌军当年之所以加固和坚守这个据点,也是因为要时刻对顿涅茨克的核心区域构成威胁。

说白了,包括郊区在内,行政区域面积仅为48平方公里的阿夫迪夫卡落入俄军之手后,只是将乌军对顿涅兹克的炮火覆盖推远了20公里而已。况且,顶着“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名头的俄军,动用4倍于对手的军力规模,耗时130天,只推进了不到20公里,且自己付出了3倍于乌军的战损,实话实说,确实不值得“炫耀”。

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这场阿夫迪夫卡“大捷”,不过是为即将于3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大选奉上的“政治献礼”而已。可是,付出如此巨大人员伤亡的这份“献礼”,却又被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的“猝死”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冲抵殆尽。显然,俄罗斯和普京是得不偿失。

二,阿夫迪夫卡的“失守”将使乌克兰高层彻底放下“政治包袱”,进而打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战役。

谁也没有想到,取代扎卢日内的瑟尔斯基,上任乌军总司令后发出的第一道公开命令居然是要求阿夫迪夫卡守军撤出阵地。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是撤退而不是进攻,这种“逆向思维”模式的举动足以说明,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乌克兰核心层及军方高层已经达成“共识”,即“面子”不重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才能够“生存”,保持有生力量,同时不断消耗对手的战争资源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几乎可以肯定,在经历阿夫迪夫卡战役的挫折后,乌军在短时间内不会再盲目展开以收复失地为目的所谓的“大反攻”,而是会充分利用无人机、无人艇等“低成本”武器对俄军进行袭扰,准备充分时也会偶尔发起提振士气的中小规模战役。

在日前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泽连斯基对欧洲和北约国家的政要说:请不要问乌克兰战争何时结束,请问问你们自己,为什么普京还能继续这样做?

显而易见,泽连斯基的这段话有着三层含义。一是乌克兰得到的武器和弹药援助捉襟见肘,不能满足乌军的反攻需要。二是俄罗斯受到的遏制不够坚决,依然有打下去的战争资源。三是这场战争没有“速胜”的可能。

总之一句话,不再顾忌“面子”,放下“政治包袱”的基辅政权和乌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立足于持久战,视其得到西方武器援助的状况而“灵活作战”。基本模式将会是:保持和积蓄力量,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和俄罗斯的战争资源,等待西方阵营的武器援助能够形成可持续的战斗力,然后择机对俄军发起致命性的战役。

三,俄军在阿夫迪夫卡的“胜利”和美国国内在“援乌”问题上的拖延已经刺激到了欧洲国家的“神经”,必将促使它们更加坚定地支援乌克兰。

就在阿夫迪夫卡局势岌岌可危,美国因“内斗”而导致对乌克兰的援助“搁浅”之际,欧洲国家中的英、法、德这欧洲“传统三强”各自与乌克兰签署了“安全保障协议”。此外,在法、德“两强”的推动下,欧盟迫使一直以来的“拦路虎”匈牙利不得不妥协,从而通过了500亿欧元的“对乌援助”计划。而在武器援助和弹药短缺问题上,欧洲国家也在自觉“发力”。

也是在日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承诺:将向乌克兰提供19架F16战机以及将本国“所有火炮”都提供给乌克兰。这位丹麦女首相同时还呼吁其他欧洲国家:将那些目前还用不着的武器、防御系统和弹药统统提供给乌克兰。

显而易见,俄军在阿夫迪夫卡的“突破”已经让欧洲国家感受到了威胁的“紧迫性”,而美国在“援乌”问题上的拖延以及特不靠谱“鼓励”俄罗斯攻击那些国防开支“不达标”的北约国家的言论,也使欧洲国家有些“心寒”,这反而会促使它们坚定“欧洲人的防务要由欧洲人自己承担”的想法。所以,接下来,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四,美国人“扛下”了阿夫迪夫卡“失守”的一切责任,而“尴尬”的拜登政府必将在接下来的对乌武器援助上有新的突破,意在大选投票前挽回丧失的影响力。

对于乌军在阿夫迪夫卡的“失守”,美国总统拜登在17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今天上午,乌克兰军队被迫从阿夫迪夫卡撤出,此前,因为国会不作为而导致补给物资不断减少,乌克兰军人不得不对弹药进行配给,使俄罗斯数月来首次取得了显著战果。”

尽管拜登的矛头是指向国会和共和党,但基于国会同样代表着美国政府,无疑,美国人扛下了乌军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失败的“一切责任”。而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却肯定不是“利好”。因为,美国要为失信于欧洲盟友而挽回影响,拜登为了大选也会“孤注一掷”。

有西方智库分析认为,待这个月底或下月初“援乌法案”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后,为了挣回“面子”和消除“影响”,美国必然会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问题上突破“禁忌”,比如加快先进战斗机的进场速度和提供射程更远、性能更优的导弹系统,以便迅速遏制俄罗斯的进攻势头。

基于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将在7月份确定总统候选人的进程,在未来3个月里,美国的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将会形成一个“新高潮”,目的是赶在11月初投票前,让乌克兰具有发动一场决定性战役的实力。

几乎可以肯定,在阿夫迪夫卡战役的刺激下,乌克兰、欧洲和美国“憋着的这口气”会寻找机会“释放”,即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乌克兰战场上极有可能会有一场大战发生。

而从巴赫姆特战役打了10个月才惨胜,优势兵力下的阿夫迪夫卡战役打了130天,且代价高昂来看,在F16战机、远程导弹系统等先进武器列装乌军,且炮弹充足的前提下,俄军很可能就会陷入“一胜难求”的尴尬境地。果真如此的话,舆论场上那些笃定俄军会势如破竹、乌克兰崩溃在即的“专家”和“大V”们可能又要被“打脸”了。

其实,就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言,不管乌克兰战场的进程有多么曲折,但这场俄乌战争早已在战略上没有悬念。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