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农业测产岂能“人工催产”

   日期:2024-02-21 09:46:3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农业测产岂能“人工催产”

原标题:农业测产岂能“人工催产”

今天这里水稻亩产达到1200公斤,明天那里也许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产数据你追我赶,各种“纪录”不断刷新。一测就破纪录?农业测产谨防数据失真。近期《半月谈》杂志关注了这一现象。

这一话题已经够让人吃惊了,看到下面这个奇葩例子更是让人满地找眼镜:华北某地一家农业企业试验时,在播种环节故意将水稻间距留得很开,等到收获前几天,事先悄悄把同时播种在别处相同品种的移栽到试验田里,数据自然变得好看。

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如此令人不齿的造假方式居然堂而皇之出现在农业测产中,令人匪夷所思,危害不容小觑。

具体而微。比如,破坏学术风气,亩产造假等于科研数据造假,掺水数据制造垃圾论文,导致谬种流传、害人匪浅;骗取科研经费,有些亩产造假者,目的很“单纯”、感情很“专一”,就是为了骗取科研经费;盲目追求政绩,农业科研出成果,地方农业农村部门脸上有光,说不定还能助部门负责人升职一臂之力,导致个别心术不正者不走正道捞偏门;潜藏害人风险,通过假亩产制造出来的种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假种子”,要是农户用了这类种子,结果亩产大打折扣,是不是很害人?

大而化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永远是天大的问题,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非易事。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我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研发,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人均粮食也处于全球安全线以上。若任由这些鼠辈上蹿下跳、窃麦偷谷,势必损害粮食安全根基。“管涌”不除,“大堤”难安。

测产造假行为被发现了,固然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更关键在打提前量,防患于未然。从建章立制开始,通过流程再造,强化日常监管,刹住这股歪风邪气。(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