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清华教授田轩:投资者在股市赚不到钱就变成了做公益 是不可持续的

   日期:2024-02-22 16:40:3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清华教授田轩:投资者在股市赚不到钱就变成了做公益 是不可持续的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田轩在《经济大家说》栏目中表示,有些经济学家、学者提出“股市要从一个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我挺同意这个观点,这也很重要。原来,股市应该是个融资市场,最早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然后是通过融资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是实体经济,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投资者在股市上赚不到钱,没有财富效应,就会变成做公益,这是不可持续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从逻辑上讲,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底层经济水平的晴雨表,是正相关的。股指理论上应该能跑赢国家GDP的增长速度,因为GDP包括这个国家所有的资产,好的、不好的,先进的、落后的,但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应该代表的是国家最优质资产,最能产生未来现金流、未来科技发展的好企业。中国有成千上万、上亿的企业,最后只有5000多家能上市,那这些都应该是最好的企业,指数按理应该跑赢得GDP增长,但没有。

简单的一个全球数据统计显示,像美国、英国在本世纪初到2023年,他们基本上是匹配的(指GDP增长和股指增长);而日本,虽然处于经济萧条、衰退时期,但它的GDP水平是本世纪初的90%,跌了10%,但股指还涨了1.4倍;邻国印度的GDP是涨了4倍,股指涨了7倍,它的股票指数是大幅度领先GDP的。

而我们国家,从2000年到2023年年末,GDP涨了14倍,股指只涨了一倍(从1500多点翻到了不到3000点)。因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下,股指并没有跟上速度。

第二个问题,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

我认为肯定是结构性的问题。中国的股市长期不涨,和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顽疾和痼疾高度相关的。

当然,我们过去一直在不断改革,但确确实实资本市场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从发行制度到交易制度,到并购重组制度,到退市制度,我觉得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包括投资者结构、投资者保护、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等,到底监管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应该怎么配合,它的边界在哪里?当然,上市公司的质量、公司的治理也都存在很多改进空间。

有些经济学家、学者提出“股市要从一个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我挺同意这个观点,这也很重要。

原来,股市应该是个融资市场,最早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然后是通过融资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是实体经济,这个逻辑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投资者在股市上赚不到钱,没有财富效应,就会变成做公益,这是不可持续的。

来源:金融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