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延迟退休”
作为热点话题
多次引发关注
目前我国的
法定退休年龄是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
男职工60周岁
女干部55周岁
女工人50周岁
而我国平均预期寿命
已从1960年的43.7岁
提升到2020年的77.93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60岁以上人口约为2.64亿人
预计“十四五”期间
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
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状况
日益加剧
延迟退休早在2012年6月
就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延迟退休的年龄节点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如何推行
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在测算养老金替代率问题时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
此外,一位专家在相关会议上也表示,延迟退休可能会延到65岁,男女会趋于同龄。
消息迅速冲上了
社交媒体的热搜榜首位
不少网友表示
不愿接受延迟退休
想早点退休,享受生活
部分网友表示
如果年纪大了,还能找到工作
工作量合理的话
他们愿意接受延迟退休
还有部分网友表达担忧
再过几年
退休年龄可能不止60多岁了
65岁退休,哪些人会受影响?
假设新政在2025年正式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受到影响:
一是50岁及以下的女性工人。(197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二是55岁及以下的女性干部。(197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三是60岁及以下的男性职工。(196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根据人社部方案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是70后和80后。对于90后来说,到退休时估计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
延迟退休人群会受到哪些影响?
1.年轻人找工作会更难?
冲击是有限可控的,不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连续多年下降。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此外,《“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到国家将加大养老工作的投入,养老服务行业,也会产生更多新的工作岗位。
2.养老金会变少?
参保人员在劳动年龄段履行缴费义务,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是有利于个人的。
延迟退休,继续工作、持续缴费,将会增加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此外,工作期延长了,会增加个人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
来源:综合自广东省总工会、新浪新闻、网友评论等
近期精彩
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商丘市直机关举行干部职工闹元宵猜灯谜活动
2.电动自行车再引火灾?!怎么破?怎么防?
3.Sora来了,会砸掉谁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