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理论探索】王宁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日期:2024-03-02 00:23:1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理论探索】王宁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王宁西,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 要: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农业农村

一、引言

农村劳动力是指农村户籍人口中年龄在15-59岁的劳动力,其就业状态大体可分为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在城市非农产业就业(外地农民工)和在农村非农就业(本地农民工)三种。农村劳动力是中国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持续下降,预计到“十四五”末,农村劳动力总量将达2.59亿人,其中需要转移的就业人口约为1.16-1.48亿人[1],这部分人口将面临着规模性失业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但是面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刻调整以及国内转向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旧动能转换,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尤其是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2],就业不稳定、就业歧视、就业保障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农村劳动力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能否适应新形势实现合理配置,能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旨在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述评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论依据、转移历程、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宏观环境、供求状况、就业意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状况呈现新特征。从供给侧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加速减少,“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减少1300万人[1],老年劳动力占比上升并呈加剧态势[3],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越来越少,导致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明显[4],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从需求侧来看,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5]、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中低端产业的就业挤出效应明显[6]、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对劳动力的需求低于传统服务业[7]等原因,减少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向发生改变。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宏观背景下,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城市单向流动的态势发生了改变[5],农民工总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增速下降,开始出现明显的回流现象[8],由此产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半径正在逐渐缩短[9],就地就近就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常态。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