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土地利用
1.城镇与乡村
(1)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2.土地利用类型
类型 |
内容 |
农用地 |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
建设用地 |
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
未利用地 |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
3.城乡用地差异
(1)城镇土地利用指城镇中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 |
主要功能 |
居住区 |
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工业区 |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
商业区 |
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
拓展:常见的城市功能区
①中心商务区(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②商业区:是指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
③住宅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④工业区:是指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⑤仓储区:是指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⑥文教区:是指城市中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
⑦风景区:是指城市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浏览、休息的地区。
⑧综合区:是指城市中根据规划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
⑨卫星城(卫星城镇):是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⑩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3)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4)城市空间结构:
规模 |
空间结构 |
较小城市 |
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
较大城市 |
多核心状、棋盘格状 |
(5)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
(3)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3.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也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3.乡村聚落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从总体上看,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乡村聚落多或者规模大,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乡村聚落少或者规模小。
1.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的作用。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0-10厘米深的土层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
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
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提高土地肥力。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髙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增强膜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常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
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
在贫瘠土地上,覆盖膜后不便追肥,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覆盖也不能增产。重粘质土地在干旱时坷拉(砖头子,小土块)多,整地时难以耙碎,盖膜后很难与地面贴紧,刮大风时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必须掌握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稳产的目的。
2.温室大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