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总统在2024年的国情咨文中,向美国和北约画了一道红线,在之后的俄乌冲突中,美国或者北约如果给乌克兰继续提供相关支持的话,那么俄罗斯不再对北约东扩采取容忍态度,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讲到俄罗斯现在的核武器,特别是海基核武器,陆基核武器都达到了95%,甚至是100%以上的现代化程度。就是说俄罗斯虽然发生了俄乌冲突,但是战争并没有影响到他核武器的现代化升级和改造。核武器的现代化升级,他还重点讲了几项,例如俄罗斯独特的,或者是说专有的核装置,一个就是波塞冬。波塞冬主要是指核动力,潜航器上面是无人,但是是核动力的,又搭载了核弹头。所以它可以从水下高速运行,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沿海方向游弋,或者是巡航。一旦到了这个指定区域之后,可能在沿海沿岸方向发生爆炸,那就掀起一场大海啸,这就带来了水下或者海下的核爆炸,这个爆炸的方式叫波塞冬。
还有一个就是“海燕”,它主要是一个核动力巡航导弹,我们讲巡航导弹一般速度是相对慢一些的,一般是亚音速或者高亚音速,不到一马赫。但是由于海燕是核动力,核动力飞行距离就非常的远,一般的巡航导弹,只能飞比如说一两千公里,或者三四千公里,就不得了了,但是作为核动力,它可能就是跨洲际的飞行,那就带来一个问题,它可能要从对方的后脑勺上来打击。
一般说面对面攻击的时候,都会找一个距离比较近的,但是由于他这个航程很远,他可以绕到很远的地方,从对手的背后来进行打击。比如俄罗斯在北半球,但是海燕可以绕到南极再回过来,从另一个方向来进行攻击,所以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再有比如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或者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都是可以从飞机上,或者是从舰艇上发射。这些都是俄罗斯突防能力很强的武器。意思就是告诫美国,一旦爆发核战,美国全球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是防不住俄罗斯核打击的,那就等于是同归于尽的结果。
还有就是说俄罗斯核武器已经做好了充分发射准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美俄关系相对缓和的时候,双方已经约定不把自己的核弹头瞄准对方。也就是说无论是导弹还是核武器,发射的时候都需要铸源,所谓铸源,就是从发射点,无论是在海上的、潜艇上、舰艇上,还是陆地上的发射井里,导弹一定要装,发射出来就从这个点到打击目标距离是多少,比如说是8,000公里,还是1万公里,这是一个距离,还有一个就是方位,要圆周360度划出一个方位,是270度还是90度,再有一个高度,那有了这些要素之后,导弹就可以精准地命中目标了。
当时是说双方都不把核武器瞄准对方,也就是不装铸源,这就说明了一种互信。而现在普京总统讲这些导弹,特别是核武器,核导弹做好发射的准备,那意思就是说要装铸源了。而这些装铸源,我想他意思不是对着欧洲的这些国家,因为比如说德国、法国、英国,他离这个俄罗斯的距离都很近,打击的速度都是很快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像美国有严密的全球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来给自己遮挡。因为美国最初应该是用中断的路基拦截,然后再用海上的宙斯顿系统进行拦截。比如说标准-2、标准-3型的导弹,最后一道还要用爱国者来做最后一道保障,保障美国本土安全。
那欧洲国家是做不到这些的,普京总统讲这些话以后,就意味着如果在俄乌冲突中,北约如果给乌克兰提供相关支持,那就可能会引发核战。所以他意思警告北约,在俄乌冲突中不能派兵上场以及支援武器装备。俄罗斯现在已经看到,美国由于党争,近期总统大选,巴以冲突等原因,美国不可能像前两年一样继续大量向乌克兰提供弹药,而欧洲国家,他在提供这些弹药的种类上,和先进程度上,肯定和美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也难以满足乌克兰方面的需要。而目前乌克兰在战场上的武器需求缺口是很大的,起码是50%。
这就意味着今年乌克兰还是打常规战争的话,一个是兵员的不足,一个是武器弹药的不足,那就可能从这种战略进攻的态势转为守势,而且守势如果守不住的话,可能就有更多的领土要被俄罗斯占领,那对于未来的谈判和平解决没有一点帮助。并且美国和北约想通过俄乌冲突,来消耗俄罗斯的目的也是达不到了。
普京总统的国情咨文,实际上已经向北约和美国提出了俄罗斯的底线,就是今年的俄乌冲突,还要按常规战争来打,还要拼这种人力和装备的消耗。那我们也可以猜想下,美国大选结果出来后,俄乌冲突的局势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面对普京总统的国情咨文,看看美国接下来会作出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