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农业地理】高考地理中的七大农业考点,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赶紧收藏!

   日期:2024-03-10 05:04:0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农业地理】高考地理中的七大农业考点,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赶紧收藏!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农业区位要注意,气候土壤水源地,机械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科技。

【自然因素】:(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气候(光照、热量、风力、降水、昼夜温差)→按季节分析。

2.土壤 (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质量、产量)

3.水源(灌溉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田与旱地。

4.地形 (农业类型:农、林、牧、副、渔)(农业规模)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

1.市场(对农业生产影响突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3.劳动力数量(抛荒)和劳动力质量(农业技术的普及)

4.政策 (农民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生产规模、产量)

5.机械化水平 (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

6.科技(温室大棚、培育良种、灌溉技术、保鲜、冷藏等)

7.工业基础(农产品加工)、化肥、农药等。

8.种植历史、农业旅游、生活水平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积温:影响熟制

2.水:降水,灌溉水源

3.热量:与作物喜好有关(暖湿,温凉)

4.昼夜温差:影响有机质积累,影响品质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5.光照条件:影响品质

6.自然灾害:旱涝,寒潮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市场竞争/供应过剩/市场扩大→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2.交通:铁路,公路,高速,航空→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3.科技:保鲜,冷藏→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改善耕作制度、培育良种→农产品质量、产量。

温室大棚、修筑梯田、培育土壤。

4.劳动力:劳动力素质/数量→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普及。

5.政策: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农产品种植规模、销售范围。

6.地价:地价上升。单位产值:花卉>乳牛>果园>粮棉。

四、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1.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高产、稳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五、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1.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农作物的种类、熟制及分布。

3.农业结构(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副业的比重)

4.生产水平(规模大小、商品率、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

5.劳动力、资金投入多少、集约化程度等。

6.生产经营方式是分散还是集中。

六、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1.多晴天,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3.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期长。

4.环境优美污染小,水源洁净,水质好

5.土壤肥沃,化肥使用少

6.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七、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雨热同期;热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

2.商品谷物农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3.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地广人稀)

4.乳畜业(牛奶及其制品;城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5.混合农业(谷物、牲畜;规模较大;面向市场)

6.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7.热带种植园农业(橡胶、咖啡、可可;商品率高)

8.园艺业(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

9.地中海农业(葡萄园和油橄榄、无花果、柑橘类)

10.热带迁移农业(刀耕火种)(自给性农业、粗放农业

11.游牧业(自给性农业、粗放农业);

一、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越满足作物生长,单产越高。

2、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地形和土壤:不同的地形,气候资源不同,土层厚度和肥力不同,水分水源也有差异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壤的肥力高低影响产量。

4、自然灾害:危害农业生产条件和直接破坏作物,使作物减产。

5、良种: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6、化肥: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7、灌溉: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如: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法。

8、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生产历史。

9、政策: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1.农产品品质的评价标准

营养价值 色泽 口感 出油率 形状 纤维长度、强度 含糖量 有害物质成分等。

2.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

生产环境:

①环境质量:大气、土壤、水干净,污染少,虫害少,环境质量高,产品质量就高。

②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质量好。气温低,病虫害少。气温低(海拔高或者纬度高)生长期长的作物品质好。

③土壤:矿物质丰富,产品质量好。

④气象灾害:冷空气、旱涝灾害都能影响品质。

科学技术:

①栽培技术: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如覆盖技术、套袋技术等能控制病虫害。

②育种技术:优良品种的产品质量好。

③田间管理:施肥和农药使用。有机肥的使用会提升产品的质量。精准施肥和处方农业等。

3.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

①改善环境质量,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②培育良种。③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等农业新技术。

④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旱涝灾害危害发生。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①市场需求的大小(需求多,竞争力强)

②品质(品质优良,竞争力高)

③价格(运输成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成本低,竞争力强。)

④品牌(品牌知名度高,竞争力强)

⑤上市时间(错开上市时间竞争力高)

⑥售后服务(服务到位,竞争力强)

⑦产品种类(种类多,灵活性强,竞争力强)

押题冲刺

(2024·湖南郴州·统考三模)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从宋朝的“江浙熟,天下足”,到明朝中后期的“湖广熟,天下足”,以及此前的“中原熟,天下足”,到如今已经演变成“东北熟,天下足”。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平均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的东北粮食主产区,也让“南粮北调”成为历史,代之以“北粮南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四次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禀赋变更

B.区域经济发展变化

C.灌溉技术持续改进

D.区域气候周期变化

2.东北地区平均粮食商品率高的优势条件是( )

A.复种指数高

B.农业劳动力多

C.人均耕地多

D.淡水资源丰富

3.与“南粮北调”相比,“北粮南运”会导致粮食( )

A.出口数量扩大

B.储存难度增加

C.流通效率提高

D.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1.B 2.C 3.D

【解析】1.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变化缓慢,对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影响很小,故A选项错误;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四次显著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不同,故B选项正确;灌溉技术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四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气候是较为稳定的,区域气候周期变化幅度较小,不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因素,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

2.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故A选项错误;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劳动力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因此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与劳动力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粮食剩余量大,是导致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淡水资源并不占优势,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

3.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选项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B选项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选项错误;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南粮北调”转变为“北粮南运”:原因的首先从自然规律上说,过去农业靠天吃饭,气候是决定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雨水多、温度条件好的南方地区,自然就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北方适合作物生殖生长即籽粒产量和质量形成的气候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同时北方丰富的耕地资源占有优势。因此,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北方产粮的优势愈发凸显。从经济规律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市场经济发育得较快,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资本更多投入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或者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南方粮食产量也相应减少。

(2024·河北·统考模拟预测)2014年,某集团公司推行把母牛赊销给农户,然后回收牛犊方式,使宁夏海原县迅速成为高端肉牛繁育集散地。2021年以来部分村庄探索出“出户入场”养殖模式,即通过托管代养、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散养大户进入园区,统一喂养。完成下面小题。

4.海原县发展为高端肉牛繁育集散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扶持

B.草场条件

C.市场需求

D.养殖技术

5.与散户养殖相比,推广“出户入场”养殖模式是为了( )

A.降低肉牛养殖成本

B.提高农民养殖收入

C.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D.推广更新养殖技术

6.托管代养形式最主要的经济意义是( )

A.推动大牧场放牧业发展

B.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C.增加乡村种植业收入

D.扩大牛肉市场规模

【答案】4.A 5.C 6.B

【解析】4.根据“2021年以来部分村庄探索出“出户入场”养殖模式,即通过托管代养、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散养大户进入园区,统一喂养。”可知,该县养牛业发展,受企业帮扶的影响,排除BCD,故选A。

5.“出户入场”养殖模式,即通过托管代养、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散养大户进入园区,统一喂养。与散户相比,不能降低肉牛养殖成本,甚至会增加成本,A错;集中管理,需要进行人工工资开销,对于提高农民养殖收入帮助不大,B错;该模式可以缓解散户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集中养殖有助于提高乡村环境质量,降低污染,C对;根据材料,该模式并未体现新的养殖技术,D错;故选C。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6.“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大牧场放牧业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降水少,不适宜农作物种植,但适合牧草生长的地区,且该地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和广阔平坦的草原,该模式并不属于大牧场放牧业,A错;托管代养实现了从散户“自由发挥”到“整齐划一”的转变模式,实现了在保障农户收益的前提下,解放了农业劳动力资源,促进向二三产业劳动力的转化,改善区域产业结构,B对;该模式不能直接增加乡村种植业的收入,C错;该模式可以减少污染,解放部分劳动力,但仅凭该托管形式难以扩大牛肉市场规模,D错;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