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生活污水是影响农村环境的
一个突出问题
顺义区于2018年开始实施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共涉及349个村庄
截至目前
工程已基本建设完工
累计铺设管线4853公里
建设污水处理站128座
安装化粪池12.5万座
如今
农村的生活污水变成了“活”水
经处理达标后
流进了河道、坑塘
提升了人居环境
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港西村整洁的村庄环境。(资料图)
走进张镇港西村,记者看到的是干净的街道、有序停放的私家车、笔直挺立的村边树林,一座整洁清新、温婉静美的小乡村呈现在眼前。
村内街坊路上虽不见污水处理设施,但在“地下”早已形成污水输送管网,排污管道直连各户村民家中,每家每户的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通过下水管道统一收集,输送至村西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港西村干净的街道。(资料图)
港西村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为100吨,可满足港西村、大故现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用于绿化用水、道路浇洒、河湖补水等。
“污水改造之前,不仅味儿大,街道还特别窄,停车都难。现在,污水横流没有了,异味也没有了,环境越变越好。”港西村村民闫连起说。
港西村的蜕变,是顺义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美丽变化”在北小营镇牛富屯村也在上演着。
牛富屯村宽敞的街道。
“这底下就是三格式化粪池。”北小营镇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高春英指着一户住宅围墙外的地块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地面的检查井盖和竖立的排气管,很难发现平整的地块下面隐藏着化粪池和污水管网,在其周边闻不到一丝异味。
牛富屯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单村建站”模式,新建污水管线5200米,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700吨,出水水质达标后流至周边坑塘。
“夏天不用担心污水异味,冬天不用担心污水结冰、滑倒路人,农村治污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环境。”牛富屯村村民杨永强感慨道。
顺义区水务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世龙表示,顺义区按照“一村一策”的方案,以村为单位,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方式开展农村治污工程,让农村生活污水有了合理的去处,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通过建立台账、定期巡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设施的运行监管。
部分属地供图
来源 北京顺义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张璐
编辑 高晨晨
流程编辑 马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