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门票 | 成人电子票
有效期:30日
价格:50
优惠价 ¥45元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以东汉、三国时期崇尚的黑红为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的特点,肃穆大气。
高陵概况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阳西北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西高穴村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遗址,14公里余为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
陵墓的位置,曹操选择了位于邺城以西西门豹祠西侧的高冈之上。关于墓葬的要求一是陵上“不封不树”,就是曹操希望他的陵寝没有过多的封土和地表建筑;二是墓室内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希望入葬时穿着当时穿的服装就好,不必陪葬金玉珠宝。
由于该墓葬西面是砖场取土区,墓圹西部填土被下挖约5米,使其局部暴露,引起多次盗掘。为避免墓葬遭到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开始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2号墓。
墓葬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坐西向东,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整个墓葬由墓道、砖砌护墙、墓门、封门墙、甬道、墓室和侧室等部分组成。墓室、甬道和侧室均用大砖垒成。发掘时墓室内有高约3米的扰土和淤积土。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于遗址之上的钢结构保护棚横向跨度120米,纵向跨度140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巨型桁架钢结构平移技术,做到了与文物本体的“零”接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园区由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展示区及陪葬墓展示区组成。在遗址展示区,观众可以通过栈道近距离参观曹操墓本体、神道、陵前建筑基址、围壕等;博物馆展示区集中展示1:1复原的模拟墓室、500余件(套)高陵出土文物及借展自其他文博单位的汉魏时期相关文物;此外,还以地面植被标注的形式展示了4座陪葬墓。
▲潘伟斌(左)清理曹操墓墓圹内的填土
▲墓葬前室
▲墓门
▲墓葬内部结构
▲上面三图为曹操墓方位示意图
▲曹操高陵平面结构图
▲曹操高陵与守陵户发掘位置
1998年,后赵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在西高穴村出土,指出其与曹操墓的相对位置。鲁潜与曹操生活年代仅间隔百年,所言所指,具有较高可信度。鲁潜墓志铭属于后赵建武年间,上面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表明曹操墓与鲁潜墓大概相差两百余步。这不仅是当今确定曹操墓所在的重要佐证,同时也证明了当时曹操墓的位置是清晰明确的。
▲鲁潜墓志
▲鲁潜墓志发现地点
高陵出土文物概况
出土遗物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其中,有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刻铭石牌和铁甲、剑、镞以及时代特征明显的铁帐架构件等。另外,还有铜带钩、鎏金盖弓帽、大量的云母片以及陶器残片等。
遗物主要出于下部最底层淤土中,前室出有鎏金铜盖弓帽,铁铠甲、镞、剑,大量陶器残块,以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圭形石牌7块。前室南侧室内发现2件陶俑。后室多处发现漆木器,器形不明。还出有石圭、璧和金丝、金纽扣、玉饰件、云母片、铜泡钉、铁镜、画像石残块等,还出土较多棺钉。后室南侧室的门道集中出土了50余块六边形刻铭石牌。
▲高陵文物出土时的情况墓中还发现了三具头骨,经鉴定一具为60多岁的成年男性头骨,符合曹操去世时六十六岁的年龄。另外两具为女性头骨,年龄分别在50岁以上、20 多岁,推测应当属于在魏明帝曹睿统治时期祔葬高陵的卞太后,以及卞太后的一位陪葬侍女。
▲曹操头骨
▲曹操头骨
(一)石器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慰项石也就是抚慰脖子的石头,我国古代有砭石热熨疗法,可舒缓经络,缓解头痛之功效。这件慰项石接触后脑和脖颈的区域色泽黑亮光滑,看来是经常被使用,这与曹操晚年被头痛困扰的症状正好契合。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墓穴中还出土了石器的圭和璧,圭和璧是天子与诸侯特有的礼器,彰显墓主人地位非凡。
▲出土石璧
曹操高陵 一同出土的60余枚刻铭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黄绫袍锦领袖一”“黄豆二升”“香囊卅双”“竹簪五千枚”……这些石牌或为圭形,或为六边形,以汉隶书体刻器物名称、数量,大都字态雅逸而不失端庄,规矩间不失浪漫。
这样的石牌在此前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直至2016年,疑为魏明帝曹叡安葬爱女曹淑之地的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300余枚尺寸、格式相类的石牌,人们方意识到,这些精致的刻铭石牌,是曹魏时代墓主崇高身份的象征。
▲具有 “魏武王”字样的刻铭石牌遭打击或断裂
▲有裂痕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圭形石牌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刻有“短矛”字样的石牌
▲刻有“大戟”字样的石牌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这样的石牌在此前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直至2016年,疑为魏明帝曹叡安葬爱女曹淑之地的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300余枚尺寸、格式相类的石牌,人们方意识到,这些精致的刻铭石牌,是曹魏时代墓主崇高身份的象征。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牌
▲石龙雕刻残块
▲龙的形象残石
曹操墓出土的建筑石构件,均为残块。主要出自距地表深5米处的1号盗洞周围,少数出自墓室内。有石刻瓦当、门柱、画像石块以及雕龙等残块。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喝酒人”等,图画精美,画工精细,人物生动形象。
▲龙的形象画像石
▲曹操高陵出土的画像石
▲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
▲画像石中的羽人与神兽形象
▲石棺残块
▲曹操高陵出土石碑拓片(公安机关追回)
(二)铁器
主要有铠甲、剑、镞、削等兵器。根据出土铭牌的记载,随葬品中兵器至少还有短矛、大戟、大刀等。另外,还有镜、帐构架等。由于铁铠甲数量较多,锈蚀、残损严重,未编号,仅统计了数量。
铠甲数量较多,有大量散片,部分锈蚀在一起,成扇形鱼鳞状。甲片四周有穿孔,从锈蚀在一起的部分铠甲看,上部为牛皮缝边,以牛筋缝合。
▲铠甲残片
▲二号墓出土铠甲残片
▲二号墓出土铠甲残片
《三国演义》的刀光剑影中,曹操的“倚天剑”“青釭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据介绍,曹操墓中共发现4件剑身残块,均为钢质,部分还带有剑鞘残痕,分属3个不同个体。还有大型刀4件、中型刀2件、小型刀11件,大部分已残损,其中一把刀的环首上发现含有金箔的编织物包裹。
▲环首刀
▲剑柄
▲弩机构件,2件,1件出自扰土中。镞 有散件和成束之分。木柄。镞头呈四棱状,较钝。镞铤与木柄相结合处由丝线缠绕固定。
▲箭簇
错金铁镜1面,外包有丝织物,已锈蚀。半球形钮,其边缘对称有两个支点。根据铭牌记载,墓内有镜台一,所以此镜在随葬时应置于镜台上。
▲错金铁镜
(三)铜器
出土铜器有鎏金盖弓帽、伞帽、铃、带钩、铺首、环、钗、泡钉、带扣、印符等。
▲二号墓出土汉五铢钱
▲龙的形象铜器
▲鎏金盖弓帽
▲二号墓出土车马构件
▲铜饰件
▲铜铃
▲印符
(四)金银器
有银质箱饰件、铺首、饰件、环和金纽扣、簧、金丝等。
▲金丝
▲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二号墓出土银饰件
(五)陶、釉陶、瓷器
目前已知的器形有陶灶、耳杯、盘、案、壶、三足鼎、甑、罐、托盘、盆、熏炉、尊、厕、匕、砚、俑,以及釉陶罐、青瓷罐等。
▲曹操墓出土的陶鼎
▲高陵遗址博物馆展品
▲陶俑
▲陶井
▲三足器
▲陶壶
▲陶尊
▲陶砚
▲陶碗
▲陶案
▲陶熏炉
▲陶灶
▲陶井
▲高陵陵园出土的瓦当
曹操墓中,还出土了青瓷、白瓷等多件瓷器。有陶瓷专家认为,这批带釉的器物实际上涵盖了长江以南几个不同的地域类型。东汉墓葬中同时出现多个窑口的瓷器实为罕见,它体现了曹操的特殊地位及当时魏、吴的往来。
▲白瓷罐,胎体纯净,白色微微泛红,莹润发亮,有细小冰裂。
▲青瓷罐
▲釉瓷罐
唐太宗李世民在征伐高句丽的途中曾经拜谒高陵,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3年下诏为前代帝王名人墓冢设置了三户守陵户,其中包括高陵。
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于963年下诏为前代帝王名人墓冢设置守陵户,其中为曹操高陵设置3户守陵户。在对盗掘的陵墓进行修葺之后,盗洞回填,恢复地表植被,曹操墓不仅得到了修复与保护,此时的外表也已难以辨识。
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很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
▲高陵西侧出土的北宋釉陶龙头形建筑构件。
▲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部分瓷器。
▲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娱乐用具
(六)其他
包括骨器、玉器、漆木器等,其中骨器有残骨尺、簪等;玉器有璧、珠、玛瑙饼、水晶珠、玛瑙珠、佩等饰件,另有珍珠1枚、云母片若干;漆木器均残,器形难辨。
▲骨簪下面这件玉觿,造型源于兽牙,原是用于解绳结的工具,后逐渐变为礼器,由解绳之意引申象征排忧解难。玉觿上可明显看出使用痕迹,专家推测,应为曹操常用物件。
▲玉觿
墓中还出土了许多穿孔的云母片,有长方形、圆形、月牙形、水滴形等多种形式,推测来自替代玉衣的云母衣。
▲云母片
▲玉、玛瑙饰品
▲水晶珠与玛瑙饼
▲玉珠
下图这件水晶珠 质地纯净,在灯光的照射下十分精美。潘伟斌认为,水晶珠、玛瑙饼极有可能是曹操及陪葬女性的口含。
▲翡翠珠
曹操墓中还出土一枚直径3.7厘米的玛瑙饼,由酱红色渐变为铬黄色,中部有呈波浪形的白色纹带横贯,晶莹剔透,华丽美观。在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如此精良的玛瑙制品十分罕见,此物可能是曹操生前珍爱之物。
▲玛瑙饼
▲金扣,推测为曹操衣扣。
在其遗令中,曹操要求“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墓中所见金、银、玉均为衣饰等日常生活器物,并不与曹操所言相违。
本文结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曹操高陵这些珍贵的文物,如今静静陈列在高陵博物馆,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感叹着命运的无常,也倾诉着重获新生之后无尽的悲喜。
(素材文章来自网络和古城传统文化讲习所)
[责任编辑: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