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观察者网、21世纪经济报道、红星新闻、封面新闻、抽屉视频、白鹿视频等
据观察者网报道,“315”当天,央广网曝光了河南一淀粉肠生产厂家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一夜之间,这个曾经火遍全国的网红小吃被列入了消费者的黑名单。不仅如此,从上游的淀粉肠生产厂家到下游摊主均受到不小的影响。
连日来,#淀粉肠塌房#、#淀粉肠塌房不该被大家轻易原谅#、#鸡骨泥#等多个话题在热搜榜持续发酵,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好崩溃”“很失望”“现在看到都躲着”“还卖三块钱一根。”也有网友表示“还好我不爱吃”“早就这样了”“也有好的淀粉肠,希望严管源头,不是一刀切。”
社交平台网友热议截图
市面上常见的淀粉肠
淀粉肠一夜“塌房”
有摊主一晚零收入 有经销商遭退货
据封面新闻消息,线下摊贩的生意立竿见影地受到了影响,部分商家更是直呼销量“腰斩”。家住成都温江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上周刚刚进了两箱淀粉肠,等着在当地夜市售卖,自从媒体报道后,生意明显受到了影响,“以前周末一般一天能卖一百根左右出去,现在半天才卖出十多根,有家长直接拉住孩子说我们的肠不干净。”
李女士说,在进货时她也询问过配料,批发店的人都说是淀粉和鸡肉。因此她也搞不懂,如果说淀粉肠中含鸡骨泥不能吃,那鸡骨泥到底是什么?也没有看到淀粉肠的配料表里出现鸡骨泥。
另据潇湘晨报消息,3月16日,河南三门峡有网友拍到,“淀粉肠塌房”的第二天,淀粉肠大娘出摊2小时无人问津,最后自己默默把淀粉肠吃了。
蓝鲸新闻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地的夜市和流动摊位,实地调查了摊主的销售情况。一位淀粉肠的经销商对记者表示,受网上报道影响,这两天退货的人比较多。
“别提了,我今天还在跟隔壁的哥们聊这个,原来卖淀粉肠是朝阳行业,一夜之间这就成了夕阳行业,你说气人不气人。我出摊俩小时,今天晚上你是第一个来买的,我就当开个张了。”
强哥(系化名)是夜市里卖黄金脆皮烤肠的摊主,据他所言在这片夜市摆摊有3年了,在过去没有一天像现在这般生意冷清。
求生欲拉满!路边卖淀粉肠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
3月17日,山东日照一位售卖淀粉肠的阿姨以其独特的方式回应了消费者的疑虑。3月17日,一位大学生在街边购买淀粉肠时,阿姨主动出示了厂家的食品安全声明书,以此证明自己所售产品安全可靠。为了进一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阿姨还主动分享了淀粉肠的生产流程。她解释说,淀粉肠虽然含有淀粉成分,但并非像蜡烛一样硬而缺乏弹性。相反,通过科学的配方和工艺,淀粉肠能够保持良好的口感和弹性,让人回味无穷。
淀粉肠厂家自救 董事长亲自吃播 对生产加工直播
3月18日,淀粉肠知名厂家、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对淀粉肠厂内生产进行直播。当日下午直播时,厂家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内展示了相关检测报告表明“鸡骨泥0添加”,还公开展示了厂房、相关设备设施并对生产过程进行介绍。此外,该淀粉肠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主播及董事长等,均应网友要求现场直播吃淀粉肠,在线观看人次超2万人。
有企业或紧急发布声明或直接与经销商沟通
此外,为排除影响,也有一些厂家或紧急发布声明或直接与经销商沟通。
3月16日,明确表示生产产品并非网上提到的骨泥肠。经营夫宇淀粉肠的山东夫宇食品企业在声明中提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对该司现场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检查产品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17日,该公司再发通知称:如受网络传闻影响,无法销售的客户,请联系当地拿货代理进行退货,费用由公司承担。
经营双润淀粉肠的河南双润食品表示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监测、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遵循标准,产品主要原材料使用淀粉和鸡肉,从未进购和使用骨泥、鸭肉。
芮源牌淀粉肠的生产企业河南开开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道,企业现在正准备进行维权。“我们淀粉肠产品配料安全,政府已经过来抽查过,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含有骨泥的产品,现在检测报告都已经给经销商、批发商了。”
焦点之争:鸡骨泥用于淀粉肠算不算违规?
淀粉肠、骨泥肉 目前都缺乏相应国家标准
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振宇曾于3月16日表示,该标委会过去没有制定“淀粉肠”国标,但考虑到淀粉肠配料表中标注的主要配料是肉类,此次媒体报道也备受关注,肉禽蛋标委会再次开会研究要不要做“淀粉肠”国家标准,有结论后会向公众发布。
3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该委员会联系电话,希望了解针对“淀粉肠”国标制定的讨论结果,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刘志鑫告诉记者,据其了解,由于这类产品没有国家标准,目前大多数企业参照的是商务部于2017年发布的推荐性行业标准《SB/T10279-2017熏煮香肠》,并执行由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
食品研发人士发声:骨泥本身无害,但生产过程需保证卫生安全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淀粉肠”就是为了规避“火腿肠”标准而出现的产品名称,它不叫“火腿肠”,也就不需要执行火腿肠的标准。不同的厂家可以制定自己的质量标准。不管是火腿肠的国家标准还是淀粉肠的企业标准,都只要求了“蛋白含量”,而没有对蛋白来源进行限定。也就是说,不管是用猪肉牛肉还是鸡肉鸭肉鱼肉,甚至一部分植物蛋白,都是被允许的。只要在配料表如实标准,就不违规。所以,“淀粉肠”可以看作火腿肠的一种低价格、低营养的替代品。
至于鸡骨泥的问题,骨泥迄今还没有国家标准。虽然鸡骨泥的营养组成不如鸡肉,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种食物原料,它还是有价值的。骨头中含有相当含量的胶原蛋白和脂肪,不同厂家和工艺剩下的骨架,上面附带的肉量不同,这也使得“骨泥”的营养组成会有比较大的差别。2005的《肉类工业》上发表了一篇《鸡骨泥的营养价值及其食品加工技术》的论文,其中给出了一组鸡骨泥与猪肉、牛奶和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对比。鸡骨泥中并没有“有毒有害”成分,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骨泥是可以给人吃的。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
资深食品专业律师:未在配料表中标示 有欺诈嫌疑
资深食品专业律师,广东深铭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志鑫则强调,从一般社会常识角度出发,淀粉肠类产品配料表中的“肉”与“骨泥”存在区别,如果企业在淀粉肠中添加了骨泥,而未在配料表中加以标示,则有消费欺诈的嫌疑。
人民网评:
不必苛责消费者过于“敏感” “舌尖上的安全”要公开透明
尽管被曝光的只是部分品牌的淀粉肠,但整个行业正在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不仅合法生产经营的厂家叫苦不迭,一些以烤淀粉肠为营生的小商贩,也顷刻间陷入灭顶之灾。这样的局面,既令人心痛,也发人深省——少数品牌胡作非为,何以拉上整个行业“垫背”?
实际上,品牌的缺失不仅使消费者难辨优劣,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巨大隐患。对于合法经营的生产厂家来说,这种局面无疑很不公平——他们不仅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中吃了亏,而且还要因“劣币”的行为无辜受过。当商家通过吃淀粉肠来自证清白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宣泄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愤怒?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不必苛责消费者对淀粉肠过于“敏感”,食品安全领域的任何问题都值得引起高度警惕。以最严格的监管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严厉打击鱼目混珠的不法行为,而且有必要消除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其中第一步,莫过于明示摊点上淀粉肠的包装信息。
建立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不仅便于监管部门实施监督,同时也便于消费者做出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为每一根淀粉肠都“验明正身”,可以避免合法经营者无辜“躺枪”。不仅仅是淀粉肠,散装食品市场上的每一种产品,都应该建立同样的管理机制——亮出商品品牌,才能亮出监管路径,亮出以诚相待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