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别忘了张扣扣案

   日期:2024-03-19 19:24:2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别忘了张扣扣案

□赵志疆

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持续引发关注。3月18日,被害人遗体已接受尸检,孩子父亲全程见证了尸检经过,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是咬着牙看完全程的,我不甘心,我就要弄清楚”。

面对媒体镜头,这个悲伤的父亲表现得很克制。不过,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这个父亲毫无顾忌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绪:“爸爸没有害怕,只有心疼和愤怒,等爸爸给你报仇!”

孩子死于非命,这个爸爸准备如何给孩子“报仇”?更直接一点说,如果法律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将做何选择?孩子的爸爸没有说,但公众不能不去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随着案件持续发酵,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相同的内容:年轻男子以父亲的身份表示,谁敢欺负自己的孩子,就让谁付出生命的代价。

眉头紧锁,怒目圆睁,紧握拳头……这些人的肢体语言如出一辙,甚至视频文案也相差无几。很显然,他们只是在编排段子。尽管如此,每一条类似视频都获得了很多点赞与转发。段子虽然是假的,但公众流露出来的情绪却是真——这同样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眼前的这一切,很难不让人联想起轰动一时的张扣扣案。2018年,张扣扣持刀杀害同村父子三人。事情的起因是,1996年,张扣扣的母亲在与对方的冲突中遇袭身亡。那一年,张扣扣只有13岁,犯罪嫌疑人未满18岁。因为对判罚结果不满,仇恨的种子开始在张扣扣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激烈地爆发。

尽管时隔多年,张扣扣案依然值得反思和警惕: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犯罪,而且关乎受害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同时关乎正义如何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私力救济不可取,以暴制暴是违法,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客观公正的司法裁决,坚定所有人的法治信念?

希望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能得到妥善处置,希望受害者家属能得到及时帮扶。无论如何,暴力不应该由暴力去解决,悲剧不应该用悲剧做注释。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