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大清乾隆皇帝诗词中的河南古寺庙①——济源太行盘谷寺

   日期:2024-03-20 00:20:1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大清乾隆皇帝诗词中的河南古寺庙①——济源太行盘谷寺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世称乾隆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他生于1711年逝于1799年,享年89岁,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他励精图治,国力昌盛,平定边疆,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

乾隆皇帝是历代写诗最多的皇帝,他一生写了4.363万首诗,接近《全唐诗》的篇目总和,他的诗词,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他走遍大江南北,钟情寺庙,每到寺庙总有诗赋。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曾为济源盘谷寺作诗一首:

《题盘谷寺》

乘闲策马款禅扉,流丽千林扬晓辉

铺谷轻烟白如絮,落崖飞瀑响于徽

寺犹法性风旛动,室岂维摩花雨霏

不是济源经考证,至今假藉未知非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为盘谷寺写首诗呢?这须从盘谷寺的历史讲起。盘谷寺曾称十方大盘谷寺,位于济源市城区北12公里的克井镇大社村北南太行山南麓盘谷口,寺以谷名,是河南北部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现存古建筑有乾隆御碑亭、接官厅、山门、秋叶池、大雄宝殿、钟鼓、东西厢房、老母殿等,均系清代建筑。

寺前有御碑亭,碑刻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及其步韩愈韵的七言诗。

西北有明初所建的四面五层密檐式舍利砖塔。东北500米高的茶壶龛上,摩崖石刻乾隆亲书《盘谷考证》及"名山胜迹"四个大字。

早在唐代,盘谷寺就因唐宋八大家之称的韩愈一篇序文而盛名。

唐贞元年(公元801年),李愿归隐盘谷,祖籍唐代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其好友,其时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所以借李愿归隐之事,吐露心中惆怅。文曰:

地因文而名,山因人而显,盘谷寺从此因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名扬天下。

岁月悠悠,几百年过去了,到了清代,关于盘谷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说法不一,一说为天津蓟县盘山之盘谷,一说为济源之盘谷。乾隆皇帝经常到河北盘山游玩,误以为此处即为李愿归隐之盘谷。后来听说济源也有盘谷,心生疑虑。于是命河南巡抚阿思哈亲自到济源盘谷查访。阿思哈来到济源北十二里太行山麓的盘谷,亲眼见到有谷、有寺、有李愿之居、有历代碑刻,盘古之东有水坊口、西有燕川,完全印证了韩愈诗文中对盘古的描述。阿思哈将所见一一绘制成图,呈报乾隆。乾隆阅后疑虑顿消,于是写下《济源盘谷考证》,命人将考证全文在济源盘谷、蓟县田盘两处摩崖刻石,并赋《题盘谷》:

乾隆皇帝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为一篇文章、一个地方,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地考证、题字、咏诗,这似乎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典型个案。皇帝通过考证盘谷所在,公开纠正自己的错误,以此警示臣子,凡事必求其解,不可模棱两可,为学如此,为政更需如此。其治学态度促进了清代“乾嘉学派”在音韵、训诂、碑志等领域的研究。后人把《歌盘合契》刻石树在盘谷寺山门,筑“御碑亭”加以保护,以彰显其名。

而因为乾隆皇帝的一首诗一篇文章,济源盘谷就此得以正名,并名扬天下。

后乾隆皇帝仍觉得余兴未尽,又多次为济源盘谷写诗,录载如下:

《再题盘谷寺》

(清-弘历)

盘谷无定名,太行亦有之。

是处两山环,不知名者谁。

我来正清秋,万树丹黄姿。

间以苍厓松,尤比春林奇。

石磴溜鸣泉,峭崿云四垂。

佳景面面殊,图画行行披。

依山辟新径,扫苔看古碑。

尘心一以洒,不觉归辔迟。

《盘谷寺》

(清-弘历)

云罩犹天半,钟声落涧迟。

稍留清跸憩,得句便前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