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
公布第四批“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县创建结果
命名195个县级行政单位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重庆市4区县入选
其中,沙坪坝区获评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交通运输部官网截图
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
重庆(4):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梁平区
#沙坪坝
“四好农村路”赋能乡村振兴
沙坪坝中土路,彩色公路蜿蜒盘亘在山林间。伍北海 摄
从沙坪坝东部城区出发,一路向西,至城市渐隐、青山相合之处,一条条农村公路环绕于山间、腾跃于河谷,在沃野田畴中一路延伸,为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
路景相生
美丽乡村更宜居
回龙坝镇大杨公路,繁华掩映的乡村公路。张成勇 摄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回龙坝村,水清岸绿的梁滩河流淌而过,崭新的柏油路上,村民饭后悠闲地散步聊天……
“我们村现在多漂亮,是不是有点‘花园村’的感觉。”说起家乡的变化,回龙坝村书记申杰宇有感而发。申书记说,前些年,他们村的公路虽然硬化了,但全是水泥路,夏天灰尘特别多,加之村里既没有垃圾站,也没有污水排放沟,汛期一来,公路上污水横流,又脏又臭。别说城里人来村里旅游,就是本村人也不愿意待。“现在,再看看我们村,出门就是沥青路,沿路还新建了排水设施,方便又安逸,大家闲下来都喜欢沿路走走或者到文化大院‘打个堆’。”
近年来,回龙坝镇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契机,将爱路护路、乡村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实施大杨路、四碚路等沿山、沿河农村公路景观提升3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建成乡村驿站、土货市场5个,完成44户沿山农房风貌改造,还完善供电、自来水、垃圾站、污水处理、监控等基础设施,以点带面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幸福。
公路两侧,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群众持续对公路沿线的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进行整治清理,极大改善了农村公路环境。路域环境好了,村民从畅安舒美的出行中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加自发地对房前屋后进行收整,更加主动地参加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路要建得好,还得养护好。“为养好公路,我们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组建了15人的公路管护网格员队伍,每天进行公路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和上报。”回龙坝镇农村公路管理人员介绍。同时,各村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护路管路,营造良好的养护管理氛围,实现农村公路常态化管、护、养。近年来,回龙坝镇先后获得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30多项。
路产融合
以路兴产兴村
丰文街道三河村,修缮一新的盐堰路。郭晋 摄
丰文街道三河村,原本是沙坪坝区“难得”的一无农特产品、二无文旅资源、三无新兴产业的“三无”村。随着盐堰路的改造投用,才三四年时间,便摇身一变成了市民朋友难得的走出城市喧嚣、寻觅乡野风情的“文化宝地”。全长9.8公里的盐堰路,沿线串联了三河村缙泉烧、远山有窑、渡兰居、萤火谷、三合美术馆等所有文旅项目,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强劲引擎。
远山有窑,是复合型文化体验休闲空间,每到周末总是挤满前来打卡体验的人群。“早些年,我们店可谓是‘藏在深山无人知’,你看现在生意能这么红火,其实跟盐堰路的提升改造密切相关。” 远山有窑老板介绍。
盐堰路原道路状况路面病害较严重,弯多坡陡,路面狭窄约4到5米宽……2018年开始,沙坪坝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盐堰路也在这一期间迎来了“升级”,全线进行了线型优化,不仅将路面宽度扩宽至8.5米,铺设了沥青,增设了安防、太阳能路灯、排水设施,还增设了公交车站和公路服务站点。
随着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容路貌的显著改善,三河村以盐堰路为纽带,一方面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引入三合美术馆、伴山漆等艺术产业项目; 一方面推动三河村缙泉烧、渡兰居、萤火谷等产业基地提档升级,让新农村的“文艺范”越来越足,进一步促进山路变风景、车流变导游、乘客变游客。据统计,三河村年接待游客从2018年5万人次提升到如今超过30万人次/年,收入达到197.46万元/年。三河村的名声越来越响,飞出“山窝窝”,成了“金凤凰”,吸引了川渝两地乃至全国的目光,先后荣获“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通过“四好农村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挖掘沿线生态、文化及产业空间资源实现蝶变重生,盐堰路是沙坪坝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沙坪坝区结合区内灿若湖耕读研学、三河村艺术家村落、缙云文创研学等文旅资源产业布局,投入资金6亿元,进行“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打造了中井路、盐堰路、缙云山环道、青凤路等10条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线路,不断发挥以路聚产的功能,做深路产融合,让一个个偏僻山村焕颜重生,逆袭为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数字赋能
公路实现“云管养”
盐堰路成为智慧护栏碰撞监测系统试点公路
“四好农村路”激活农村环境改善动力,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势能。农村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公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盐堰路为例,以前当地村民多外出务工谋生,没有产业、没有游客,通行车辆屈指可数。而现在车辆通行量达2000余辆/天。通行量的激增,自然需要更高的公路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安全可靠。
为更好地建设、管养、运营好农村公路,近年来,沙坪坝区巧借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积极探索智慧公路建设,形成支撑农村公路路网运行可统计、可管理,从而提高农村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一个账号输进去,沙坪坝区近年来农村公路项目情况一览无余,查阅起来精准简便!”2019年,沙坪坝区开发了数字化公路管理系统,为每条公路建立公路档案,实现1900余条公路动态管理。档案主要分为建设、管理、养护、营运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公路名称、行政等级、起止点、途径街镇名称、里程、路基宽度、安保设施、常态管养清单、沿线服务产业、道路景观花草名目、公交开行线路、公交站点等信息,并实现数据共享,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基层交通治理效能。
2023年,沙坪坝区在盐堰路进行了智慧公路试点,实现公路运行全过程云管智治。在沿途人员较为集中的重点边坡区域,加装“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和“电子情报板”,对边坡稳定性、路面路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快速预警、及时发布,实现灾害发生前预见。在公路急弯处加装了4组“智能弯道雷达会车预警器”,实时采集过往车辆速度等行驶数据,发送到对向车道的“一体化车辆预警显示屏”,让驾驶员进入弯道前就能准确掌握前方对向车辆行驶信息,解决急转弯盲区道路会车问题,实现会车过程有预判。通过对道路及事故情况的分析,在事故易发路段,增设“护栏碰撞实时监测报警系统”55个,及时报警显示撞击位置,实现事后救援可定位。
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新交通,数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数字赋能,正在打开沙坪坝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数字新动能。
-END-
总编辑:罗 飞
审 核:冯 剑
责 编:刘 柳
编 辑:胡亚亚
综合交通运输部官网、重庆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