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校长  APP  重点   

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①树立农业大三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4-03-22 02:44:2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①树立农业大三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次的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件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鲜明、脉络清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三农”工作做出了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呈现了一系列重点和亮点,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图/中经视觉

第一个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三农”工作时,突出强调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今年一号文件一脉相承地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大农业观是相对于狭义农业的广义农业再认识,是农业发展思想的深化。大农业观进一步丰富了对农业内涵外延的认识,不只是传统认知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向农业产前延伸的农机、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等,向农业产后延伸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与进出口贸易等,以及贯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其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是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的立体全景农业,是农业发展理论的一个跨越。农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自然和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践行大农业观,关键是基于我国国土资源禀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保供,同时面向市场要动力,统筹粮经饲生产,农林牧渔结合,产加销贯通,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大食物观是从吃得饱的粮食安全观转向营养健康的食物安全观,是从“吃饱”向“吃好”再向“吃营养与健康”转型的食物安全观,是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转变,是新时代的科学的食物安全观。在食物供给上,与大农业观相辅相成,构建基于国土资源的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国内食物供给体系,以及国际贸易等多元化调剂供给体系,多渠道拓展保障食物安全。践行大食物观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创建适应大食物观的政策保障体系。

大产业观是涵盖粮经饲、农林牧渔草、产加销、农文旅、三产融合新业态等的全景式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从传统农业思维向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转变,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农业是最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产业,具有食物保障、生态保障、休养生息、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更具备在乡村发展一二三融合产业以及乡村创新产业的土壤和能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需要立足我国各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实现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再向三产融合拓展和提升,扩大农业增值增效空间,面向国内外市场和需求,打造更加具有韧性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把农业农村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图/中经视觉

第二个是“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发展领域的新成果,是科学认识和理解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三农”工作总抓手的又一次提升,凸显的是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全局性转变,涉及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农业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着眼,通盘筹划、整体推进、重点带动,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一号文件继续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要任务是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和政策措施,坚持质量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方位夯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根基,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要依靠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来保障粮食总产,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要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和农村改革双轮驱动,统筹好粮食生产和农业支持政策两个体系,鼓励农村改革的地方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切实提升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图/中经视觉

第三个是“千万工程”。20多年前,浙江省的“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中国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范例。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千万工程”的经验为引领,“千万工程”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要掌握运用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从农村农民最现实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入手,从农民群众期盼中定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判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二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工作方法,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三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三农”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拓展“党建+”等基层实践,鼓励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突出实绩实效,做到有力有效,讲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故事。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 孙东升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