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1965-1966年间巡回医疗制度下结核病防治的农村转向

   日期:2024-03-24 09:45:2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1965-1966年间巡回医疗制度下结核病防治的农村转向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结核病防治的概况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的疾病之一,它不但一直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也是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结核病是三大传染病之一,但防治方法偏少,防治效果不大,结核病在人群里的流行非常严重。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城市结核病的感染率,15岁为85%以上;20岁几乎达100%;一些团体的患病率一般为5-10%5%以下的较少,10%以上的却较多【1。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全体防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56年之前,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防痨工作的关键趋势是面向广大职工和城市居民;1956年,全国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中,结核病的科学研究工作被正式纳入。在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临床、预防和基础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大跃进”更促使防治科学研究工作采取了群众运动,开展防治工作。这一时期的防痨关键是以工矿、事业单位为核心开展团体防痨工作,对工矿、企业、机关和学校等团体定期进行x线普查,然后进行防痨主题教育,对确诊病例落实医治,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开办结核病疗养院(),开设隔离寝室等以控制传染,并逐步拓展地段(社区)防痨工作,建立了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患者,全面的登记管理和治疗观察等多方面的一套规章制度。防痨网在全国各地很多城市,以结核病防治所为中心,初步建立。使城市结核病疫情下降较快。有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相较于解放初期的结核病患病率下降了43%,死亡率下降了80%2

此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当时的防痨工作应该放在城市,而农村防痨则需要逐步进行。比如著名的结核病专家刁有道在1963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上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问题的总结发言中就指出:“结核病防治工作在目前阶段应以城镇为中心,逐步扩大在农村【3】。”还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城市把工人的病治好了,去生产农村工具,就是间接为农业服务。如能到农村去搞试点,搞一些普及宣传,就更能为农村人民服务【4】”。但到了1965年,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原来认为需要逐步扩大实施的农村防痨迅速得到普遍地开展。

2 巡回医疗制度的出台与农村防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