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人们见面打招呼,虽然有闹矛盾的,甚至有记仇的,但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大多数人都能和谐相处,也都能互相帮助。而城市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尤其是在职场的人,经常面临各种人事纠纷,到家之后却没有太多人际关系,即便是对门、楼上楼下也不说话,算是独善其身了。
农村有原始的互助精神存在。在古代,麦收、秋收的时候,农民们要互相帮助,才能把粮食收回家,不然就会遭遇一些暴雨、冰雹之类的自然灾害,让长熟的庄稼烂在地里。婚丧嫁娶的时候,农民们会互相帮助,出工出力,还要上份子钱。有的农民能叫上整个村子村民的名字,就算是认识人多了。他们会注重家族观念,注重邻里关系,注重互助精神。即便有一两家闹别扭,也会有人主动调解。当然,有人为了一些利益大打出手,打官司,最终弄得不欢而散,两家不说话,见面形同路人。不过,这样的事只是个别的事,并不具备普遍性。农民们大多比较淳朴,想事情少,不会像职场的人那样斤斤计较,也不会像城市人那样见面之后形同陌路。
农村婚丧嫁娶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帮忙,大多都是主家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要是有孩子混饭吃,也没人管。毕竟办的是大事,主家就不能看得太真,也不能太抠门。有大家族的丧事惊动了整个村子,整个村子的人都去帮忙,算是主家人缘好的表现。农村的人际关系想不好都难,毕竟人们生活在一起,要发扬互助精神,不然只是闭门闭户,独自发展,就会失去很多获得帮助的机会。即便一家人有钱或有权,也不会独自发展,而是会和周围的乡亲们搞好关系,为他们办事,而不是整天高高在上,等着他们来求。农民们见不得太多的好处,有着报恩思想。古语云“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答报。”农民受到人家的一点点恩惠,就要铭记在心,找机会报答。给人送点自家种的粮食、菜蔬,并不算是行贿受贿,也不算是送礼,只是感恩。而城里人要是求人办事,就要深藏不露,兜里装上金卡、银卡,给办事人,不然就办不成。
城里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尤其是职场的人,经常要提防被人构陷,被人孤立,被人群起而攻之。他们会表现得敬业乐群,会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和上级搞好关系,甚至主动献媚,主动找领导谈话,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俗话说“职场如战场”,要是没有一些觉悟,就很快被孤立、被打击了。倘若有觉悟,知道职场的构造,就知道如何亲近领导,如何团结同事,如何自己发展了。可以说,职场的关系都是逢场作戏,不能当真。到家之后,就要卸下伪装,和家里人真诚相待。可是,有的人到家之后也不能卸下伪装,仍然保持职场的模样,就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友好。很多住在一个楼房的人都不认识,更不会在一起搞团建活动。他们都独立过自己的小日子。城市服务系统比较发达,只要人们花钱,就能购买各种各样的服务。即便生老病死,也不是什么大事,掏钱就能获得相应的服务。也就是说,城市已经成了一个闭环系统,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也能够提供给人们持久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过唯独没有提供良好和谐的互助环境,没有提倡互助精神,也没有农村那样淳朴和谐的氛围出现。
城里人要努力挣钱,才能购买各种服务。倘若在城市定居,没有工作,不挣钱,就无法立足,更无从发展。有钱才是硬道理,没钱就回农村种地。不然,在城市混下去,没钱的人会非常悲惨。城市就是一个名利场,有钱有权的混得风生水起,没钱没权的只能处在社会底层,充当廉价劳动力。他们都被资本支配,被资本雇佣,挣钱之后,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却忽略了群体关系的构建,尤其忽略了邻里关系的构建,看似独立发展,其实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并非他们不需要帮助,而是他们认为人心惟危,不能相互信任。尤其是城里人,大多都挣钱,也都能实现经济方面的独立,认为没必要搞什么和谐的邻里关系。要拉关系,就要用银子铺路。高攀一些权贵,而不是俯视底层人。他们充满了功利心,要向权贵们靠拢,以求获得很多利益。要想办成事,就要花钱,拉关系,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现在的人们都比较务实,看到银子才会办事,关系才会弄得很铁,不然只是公事公办,就有很多事情办不成了。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城里人都相信这个,而乡下人相信原始古朴的互助精神,但仍然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也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需要靠银子来维持了。
或许,以后农村人会受到城里风气的影响,变得世俗起来,也变得唯利是图,当然也就失去了很多传统的美德。不过,看看城市的人际关系,也就释然了————传统的美德早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