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代睿
4月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会上表示,2023年群众举报长江非法捕捞数量同比下降28%,非法捕捞高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摄影
“严格执法监管,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唐仁健表示,3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机关月均查办涉渔行政案件1600多起、刑事案件500多起,市场监管部门月均查办相关案件300多起,对非法捕捞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谈及“亮江工程”时,他表示,视频监控设备基本覆盖长江干流、长江口和鄱阳湖、洞庭湖等重点水域,沿江地区持证渔政执法人员达1.04万人、比全面禁捕前增加4倍,初步形成了人防技防结合、专管群管并重的执法体系。
他表示,经过三年多的集中攻坚和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长江禁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现在的长江只能说是“大病初愈”,持续巩固禁渔成果、加快恢复流域生态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长江鱼类资源持续恢复和禁渔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现在非法捕捞的时间、地点、手段以及非法渔获物地下流通的黑产业链也越来越隐蔽,这也大大增加了打击查处的难度。”唐仁健说,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应帮尽帮、应保尽保”,但保障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一些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退捕渔民收入的稳定性还比较差。还有少数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歇脚松劲”的心态,因为抓了三年多了,禁捕退捕工作机制有一些弱化。
他表示,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也关系到十年禁渔的群众基础,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将指导各地落实好用人单位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更多吸纳退捕渔民就业,并通过订单式培养、以工代训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帮助退捕渔民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岗位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全面落实好养老保险各项政策,防止出现断缴、缓缴等问题。
此外,巩固提升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他表示,这是长江禁渔的最终目标。“要不断优化完善长江水生生物监测调查网络,科学开展禁渔效果评估和完整性指数评价,盯住像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强化‘人工保种’、科学增殖放流,在重点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区域,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保障好鱼类生存、繁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