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阳山: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

   日期:2024-04-03 08:06: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阳山: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

随着阳山县委书记邓菲的一声指令响起,近日,阳山县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省、市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阳山全面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强化全县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截至目前,阳山已初步形成以规模化水厂为主、小型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已建成规模化(千吨万人)水厂的农村供水工程13宗,平原地区农村供水基本实现“三同五化”,平原地区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至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

近日,阳山宣布县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

2023年,阳山全县各乡镇农村供水工程全年水质合格率100%,基本实现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目标。

群众用水更安全更有保障

对于居住在阳山各乡镇圩镇上的群众而言,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时,各行政村近年来也都通过集中供水项目,极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用水。

不过,用得上水,跟全年用水量无忧、全年用水质量无忧之间,有着大量工作要做。

岭背水厂。岭背镇供图

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成立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管等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同时,县水利局积极发挥牵头单位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健、国资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在项目谋划、水价形成机制、资金安排、用地保障、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同向发力,确保农村供水“三同五化”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由此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岭背镇圩镇群众便很有感受。

据了解,此前,岭背镇群众饮用水主要靠岭背水厂供水工程保障。该工程水源在山田水库,但因管网线路较长,犁头片用水量大等原因(特别是每逢久旱),该镇蒲芦洲村、大册洞下山移民新村、岭背村部分群众容易遇到用水困难情况,尤其是秋冬季水源地缺水时,该矛盾便会逐渐凸显。群众期盼有一个可以全年稳定供水的保障工程。

随着阳山各类确保农村用水工作的全面推行,岭背镇破解此矛盾的动作也在不断加快。

一方面,岭背镇对山田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预计今年该工程可以建设完工并在通过验收后重新投入使用,同时,于去年7月启用在犁头村建设的应急取用水水源点,接驳岭背水厂供水管网供给全镇生活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开辟新的饮用水源地,新增坑仔水水源地,以“双保险”形式确保群众用水安全。

岭背镇经济发展办主任钱思俭介绍,通过此类举措,岭背镇圩镇及周边行政村的供水更加稳定,群众用水更有保障。“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秋冬季节群众缺水了。”

“同时,我们还新建了10多公里路径的输水管,更换了一些老化的引水主管和供水管网,新建了储药房,配备了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设备和厂区视频监控设施等,全力确保水质安全。2023年阳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监测数据显示,岭背镇2023年全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为100%。”钱思俭说。

水供应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对于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带来的更高质量的用水保障和用水安全,青莲镇群众和岭背镇群众一样感同身受。

“2021年10月,阳山县圩镇供水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对青莲水厂进行了升级改造,至2022年底基本结束。”青莲镇农业农村办主任洪启涛介绍,工程结束后至今,历经2023年全年考验,镇街群众发现,以往年度经常会出现的2个月左右缺水期,去年不见踪影,“群众用水正常了”。

与岭背镇开辟双水源模式不同,青莲镇走的是“开源节流”路线。

据介绍,青莲水厂此前的引水管网是明渠,并且是与当地灌溉用水共享同一条明渠。“如此一来,一方面受蒸发、半路分流等方式影响,水源流失现象明显;另一方面,落叶、牲畜粪便等影响,也难免对水源产生一定污染。”洪启涛介绍,为此,青莲镇对该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引水系统从明渠升级为密封管网,与灌溉用水系统彻底分开,大大提升了源水的水质和水量。

走进青莲镇自来水厂,水厂各类设备运转有序。取自当地板塘水库的水源,经过沉砂池初步处理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处理。水厂内设置了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设施和一体化净水设施,处理达标后经清水池配送再至全镇各用水用户。2023年,阳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监测数据显示,青莲镇2023年全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为100%。

“此外,我们镇的供水系统以前只有一个总闸,如果遇到管网需要维修,就必须关闭总闸,所有用水户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升级改造时,我们对用水管网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分水闸,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了。”该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张恒说。

用水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完善的同时,青莲镇还进一步完善了入户水表等计量设施的配套安装,让农村饮用水供应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让农村饮用水更有保障,阳山县根据《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工作指引》,结合实际制定印发《阳山县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管实施方案》,通过县域统管,建立企业管理和村集体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有效破解水费收缴难,工程无人管、无法管、无钱管的难题,实现管理专业化、智慧化,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稳定运行。

阳山县水利局局长甘志科介绍,阳山一方面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运营管理机构,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配备镇、行政村、村小组三级供水管理人员,组建了供水应急抢险队伍,制定了运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同时,每宗供水工程落实“三个责任人”,实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责任落实,确保农村供水实现专业化管理。此外,不少乡镇成立了供水运营企业,承担该镇农村供水的建设管护工作。

阳山县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后,群众用水更有保障、更安全。

另一方面,提升农村供水智慧化服务水平。阳山通过建立县域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从源头到“龙头”的取用水量、供水水质、水压以及主要设施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监测、采集、传输和储存,全面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自来水厂都已搭建在线监控平台,实现了对自来水水压、水量、水质等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控,全面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

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以上

农村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民生期待。

近日,阳山在全县10个乡镇同步举行“情系百姓 水通万家”通水仪式,宣布全县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活动同时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农村供水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甘甜之水润阳禹。为达成上述目标,近年来,阳山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据了解,为推动供水管网延伸,阳山严格按照“以镇带村、能延则延”“以乡带村、能扩就扩”原则,推进城镇厂网延伸合并,将农村供水与镇级供水管网有效衔接,实现城乡扩网供水一体化。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圩镇供水系统全部延伸至周边农村,平原地区的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比例提升至90%以上。同时,规范有序推进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对于无法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山区农村,各乡镇通过统筹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农村集中供水脱贫攻坚和全覆盖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提升,从源头做到标准化建设。

江英镇沙坝水库。

从江英镇街向着群山之中一路驰骋,约20来分钟后,可以抵达一座水面开阔、风景秀美的水库——江英镇沙坝水库。这座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以及供水效益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供水主要以供应水库至江英镇沿线及江英镇政府驻地江英街的居民食用水工程。

江英水厂便坐落在沙坝水库旁。目前,江英水厂供水范围覆盖圩镇和农村,通水后江英镇平原地区农村供水基本实现“三同五化”。

江英镇副镇长黄满成介绍,近几年,江英镇已对全镇的供水系统进行了三次升级改造,直接将供水覆盖人群从原来的近7000人提升到了超1.5万人。“此轮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新增规模化供水人口3000多人。”

而在太平镇,该镇以村村通自来水为目标,推动杏棠水厂进行改造提升,科学构建圩镇、农村供水管网互联体系,逐步淘汰零散、老旧的村级小型供水工程,将有条件实现并网的供水系统接入镇级水厂管网,全镇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0%。

阳山在开展“情系百姓 水通万家”通水仪式时指出,阳山县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的正式通水,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现了人民群众从“喝上水”向“喝好水”历史性转变。这一工程的投入使用,必将对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黄国斌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