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12日电(阿得力·吐汗拜)一直以来,哈巴河县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纽带,以“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为目标,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和效能,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建好农家书屋,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自从农家书屋建成以来,哈巴河县遵循农家书屋姓“农”这一宗旨,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原则,采取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精准配置书籍,力求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让农家书屋更有“农”味。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农家书屋72个,图书涵盖科技、文教、农业、牧业、种植、生活等各个领域,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管好农家书屋,让阅读的种子“落地生根”。农家书屋管理员不仅要做图书的“看门人”,更要做农民读书的“引路人”。哈巴河县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定期组织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建设,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和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落实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在村里招募喜欢阅读的村民或学生做服务志愿者,协助管理,保障农家书屋长期免费开放,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文化惠民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
巡查监管无死角,宣传普及全覆盖。创新“扫黄打非”进基层平台融合方式,依托农家书屋现有的工作机制,在全县72个村(社区)农家书屋设立“扫黄打非”监督岗。各书屋管理员和志愿者151人担任“扫黄打非”监督员,加强书屋对非法出版物的审核把关,参加学校、书店、景区等文化市场巡查检查,及时上报问题线索。利用世界读书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等节点,组织指导全县各农家书屋开展“正版书籍”“扫黄打非”系列主题活动,宣讲普及“扫黄打非”知识,引导群众知晓“扫黄打非”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怎么参与其中,提高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黄”“非”的素养和意识,使“扫黄打非”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提升基层对“扫黄打非”工作知晓率、认同感。
以服务为宗旨,丰富阅读体验。乡(镇)或农村农家书屋内,时常能看到工作人员认真地整理书籍,并为前来阅读的群众提供帮助,让整个农家书屋显得有条不紊、温情满满。村民们纷纷感慨,农家书屋给自己带来了太多方便,已经成为大家伙儿的精神粮仓。
近年来,哈巴河县着力提高农家书屋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建、管、监、用”长效机制,持续规范农家书屋借阅管理、日常维护、图书更新、活动开展等各项制度,确保农家书屋运行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同时,配齐配强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高标准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使农家书屋成为综合性为民、爱民、亲民的文化阵地,促使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从“将就”向“讲究”转变。如今,农家书屋犹如文明之花开满各村,赢得广大群众的夸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