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非常奇怪的树木,它的叶子是菱形的,每到秋天就会变成红黄色或紫色,看起来非常漂亮。
可如果你想上去摘一片叶子的话,很可能会被当地的农民阻止,因为这种树本身就是有毒的,不管是叶子、树枝还是果实,都存在一定的毒性。
此树名为乌桕(wū jiù)树,许多人遇到它时,都像看到瘟神般避之不及,既碰不得又摸不得,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乌桕树却在时光的流转中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慢慢从一个“害树”变成了“摇钱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恶魔之树“乌桕”
小时候的农村里,总有一些神秘的事情让我们捉摸不透,而乌桕树往往是其中之一,大人们也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小孩:“别乱碰乌桕树!”
于是,在很多人孩子心中,乌桕树成了一种“禁区”,可还是有顽皮的小孩胆子大,看到漂亮的乌桕树就往上爬,结果身上就粘上许多绿色的毛毛虫。
这种虫子是绿刺蛾的幼虫,也叫洋辣子,非常喜欢寄生在乌桕树的树干上,由于颜色和树干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很难察觉到它们。
需要注意的是,洋辣子本身就是一种有毒的虫子,它的毛刺中含有一些毒性物质,一旦被刺到,就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和瘙痒,甚至会引起过敏反应和休克。
一般情况下,只要接受治疗没过多久就能痊愈,但被刺的疼痛可是实打实的,非常难受。
乌桕树身上除了洋辣子外,自身就是一种有毒的树木,它的树皮、叶片、花序、果实等部位可以分泌出一种白色乳状汁液,具有很强烈的刺激性,一旦接触到人体的皮肤,就会引起红肿、水泡,甚至是溃烂等症状。
而乌桕树的果实也很可怕,如果误食了,一定要想办法催吐出来,然后寻找医生就医,否则会给身体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因此,人们遇到乌桕树大多会选择绕道走,不敢摸也不敢碰,还把它称为“怪树”,那它究竟为何要分泌这种有毒的物质呢?
乌桕树分泌毒液
乌桕树是我国的本土树木,据说已经具备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了,一些地区习惯将其称为“木子树”“腊子树”等。
它是一种阳性植物,适合生长在气候适宜的地方,不过乌桕树的适应力较强,在北方地区也是可以种植生长的,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它在自然界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这也使乌桕树成为了很多动物的食物,比如鸟类、昆虫等,它们会啄食乌桕树的各个部位,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保护自己,乌桕树就进化出分泌毒素的防御机制,通过这种物质来驱赶那些想要侵害它的动物,但还是有很多鸟类对它造成威胁,就比如山斑鸠能吃乌桕树的果子。
由于乌桕树自身带有毒性,人们也不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就把许多乌桕树砍了,然后当成木头来烧,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地方都不再种植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其实乌桕树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传说,有毒的特性被很多人认为不祥之兆,也让人们联想到了乌鸦,乌桕树枯死后根部会烂成臼状,于是它就有了“乌桕”的名字。
这些传说为乌桕树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对它保持敬畏,还有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心理。
既然乌桕树是这样一种有害的树木,那标题为什么会说它是一种“摇钱树”呢?
乌桕的“摇钱树”新生
虽然乌桕树自身存在很大的危害,但它也有很多用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它的许多部位可以被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不查不知道,原来有毒的乌桕树可以当作一种中药,正确地使用它们,就能达到利水消肿、解毒散瘀等功效,还具备一定的止痒效果。
虽然乌桕树可以入药,但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且用量需要适当,过量有可能会引起中毒。
除了药用价值外,乌桕树的种子也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提炼出一种“桕油”,是一种黄色或棕色的液体,我们可以用它制作一些油漆、油墨、润滑油等工业用品。
在乌桕树果实的假种皮中,同样可以提取出一种淡黄色固体的油脂,可以用来制作一些蜡烛、蜡笔、化妆品等日用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乌桕树的种子与果实还能制作成饲料、肥料,有着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也能为农民们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作为一种树木,乌桕树的木质既坚硬又耐磨,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建筑用材,木制工匠们也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打磨,将其雕刻成各种艺术品,也能赋予乌桕木材很高的文化价值。
从一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乌桕树的树形非常漂亮,叶子的颜色也非常鲜艳,把它当作一种观赏植物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它的根系则可以固定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不仅提高周围土壤的使用率,也对污染和病虫害有着较强的抵抗力,是一种很不错的城市绿化植物。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地方在进行乌桕的植树造林,慢慢形成了一片片的乌桕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丽的自然风景。
从“怪树”变成“摇钱树”,乌桕树完成了奇妙的转变,所以地球上任何一种资源,都可能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而乌桕树的毒性对人类来说,既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在防范的同时,也因发现它的价值,加以利用。
在未来,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棵“怪树”的故事,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更多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