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quot;  校长  lt;met  作者,    叶县  APP  时期  重点 

筑牢应对极端天气的“社区防线”

   日期:2024-04-23 08:03:4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0    评论:0    

原标题:筑牢应对极端天气的“社区防线”

杨维立

《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日前出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一系列有力举措和目标任务,彰显了北京全力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坚决筑牢首都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作为超大城市,北京的人口、产业、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作用叠加,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为此,必须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着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强化极端情况应对水平。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气象地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暴雨、暴雪、高低温等极端情况应对水平”。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行动方案》明确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北京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抓手,积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不断筑牢城市安全铜墙铁壁。

好战略要在战术的支持下才能实施和实现。在战术层面上,《行动方案》从“健全气候风险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气候灾害综合救援能力”“加强气候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如何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作出详细部署,可谓环环相扣、措施精准。

防灾减灾,关口前移是关键,力量下沉是重点。城乡社区是风险应对中的前沿阵地,加强韧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防灾救灾能力,对于提升极端天气应对水平至关重要。防灾减灾,于基层见真功,在实干中见真章。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在风险识别上“加力”,防止“短板效应”。着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未雨绸缪,全面查找并填补薄弱环节,强化监测预警体系。从4月1日起,我国已正式进入汛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紧抓防汛准备“窗口期”,认真开展“回头看”,坚持用“放大镜”查找问题,将各类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确保安全度汛。

其次,要在队伍建设上“加强”,激发“1+1>2”的聚合效应。通过采取组建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实施“第一响应人”制度,推进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措施,打造“硬核”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并通过开展演练等方式,提升协同水平,增强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建立健全村(社区)、居民家庭的自救互救和邻里相助机制,将居民群众发动起来,同向发力,同心防灾减灾,下好共同抵御各类灾害事故“一盘棋”。

最后,要在物防、技防上“加码”,释放“乘数效应”。一方面,通过改造学校、体育场馆、城市公园等,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打造更多的“安全岛”;整合超市、菜站、药店等各类设施,做好平灾结合、平急两用转化;另一方面,利用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人”“物”“技”等资源无缝连接、顺畅运转,让极端天气应对工作变得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将防灾减灾防线筑得更牢更实。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