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
好的态势是如何形成的?新的动能体现在哪里?稳的基础如何继续保持?今日起,本报推出“透视2024首季河南经济”系列报道,为读者深入解读。敬请关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段伟朵
规上工业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快速恢复。2024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多方举措推动下,全省供需两端持续恢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这“二快”,一头连着生产端,一头连着需求端;一头牵着产业发展,一头牵着一餐一饭。这“二快”,既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底气与韧性,也彰显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聚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
前不久,洛轴集团为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配套研发的轴承顺利通过验收,在精度方面创下同类型国产轴承新纪录。“河南造”不断进阶背后,是河南在工业领域不断强优势、蓄新势、壮态势的发展趋势。
强优势,工业大省勇挑大梁。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7大产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全省项目建设暨一季度“开门红”推进会召开,全省上下呈现出拼的氛围、抢的干劲、好的态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9个、2.7个百分点。工业稳增长对全省经济发挥了稳定器、挑大梁作用。
蓄新势,聚焦“六新”激发活力。从“新”出发,向“新”而行,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发展新动能。一季度,我省出台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2.6%、24.1%,平板电脑、微型计算机设备、显示器等数字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4%、39.6%、36.9%。
壮态势,八成行业保持增长。在满负荷生产奖励等“开门红”政策带动下,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明显提速。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0%;24个行业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或降幅收窄,改善面达60%。近两年增速压力较大的传统产业也出现恢复势头。一季度全省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轻纺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全年加快11.2个、7.8个百分点。
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平台、激发消费活力
和工业生产对应的是消费端,今年我省消费市场也在快速恢复。今年以来,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引来八方游客,许昌胖东来超市商品供不应求。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8.12亿元、同比增长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创造新消费场景,让获得感更实。近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河南开启了“换新季”。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首场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已在郑州启动。苏宁易购将通过超5000万元的补贴助力10万户家庭换新;美的每台产品换新补贴最高可达1000元,产品种类超500个,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打造新消费平台,让生态圈更强。我省高度重视打造新消费平台,立足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数据资源、应用场景等优势,正在激活平台经济新动能。诞生于郑州的“UU跑腿”近日上线货运平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目前已覆盖全国200多座城市,为超过5500万用户提供服务。
激发新消费活力,让体验感更好。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四大超级IP,强力构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激发更大消费活力。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媒,同期举办全球豫商大会,吸引海内外华人来豫寻根问祖、投资兴业;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重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盛景。今年清明假期,我省累计接待游客1906.9万人次,比2023年、2019年分别增长9.9%、32.7%;旅游收入112.5亿元,比2023年、2019年分别增长20.6%、26.2%。
“三稳”看实力 ——透视二〇二四首季河南经济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见习记者 刘一洁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服务业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24年一季度,河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这“三稳”,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掌握了发展主动权。这“三稳”,桩桩任务艰巨但“成效渐显”。“三稳”支撑下,河南厚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实力,在新的春天,展现出勃勃生机。
强农业,绘就新“丰”景
4月,行走在中原大地,广袤的田野上春风拂绿,麦苗青壮,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稳居全国第二。
藏粮于地地生金。一季度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为让更多“农田”变“良田”,我省在建成858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高质高效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78万亩,用良田守护“中原粮仓”。
藏粮于技稳增收。我省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良种、良法、良机助力“中原粮仓”丰盈。良种一粒重千钧,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积极推广水肥滴灌调控等技术模式;加速升级农机装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中原传统农业正大步迈向现代化。
除了稳定粮食产量外,一季度数据显示,我省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较好,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73.91万吨,同比增长3.1%;瓜果产量13.59万吨,增长9.6%。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均呈正增长态势。大食物观在我省落地生根,不断丰富人们的餐桌。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世界餐桌”,河南建设农业强省步伐坚实。
提服务,构建优质高效新体系
UPS国际快件分拨中心、奔驰和宝马零配件分拨中心、顺丰航空快件转运中心……以郑州机场为纽带,超过400家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这是河南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一个缩影。1—2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在10个行业门类中,8个实现正增长。
而河南的服务业,从来不缺少与交通相关的话题。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全面建成,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759公里,其中高铁2213公里;“空中丝绸之路”实现客货齐飞、两翼俱丰;全面启动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道路通,则经济“血脉”畅通。一季度,全省旅客、货物运输量分别增长56.6%、3.7%,旅客、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31.5%、5.2%。交通优势的再造,也助力“河南造”加速拓展国际市场,河南开展的国际合作也从贸易向生产制造、文化交流等领域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和文化艺术业成为“优等生”。1—2月,全省规模以上体育业和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4%、30.8%,彰显了巨大的潜力。
稳投资,重大项目施工正酣
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专用铁路西作业区,铲车穿梭、挖机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周口依托港口航运优势,建成集粮油食品工业、生物科技、能源供应于一体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项目。
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我省持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全省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9.1%,10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3%。
截至目前,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已累计开展12期,项目总数达17411个,总投资约12.9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数量、总投资分别占比49.4%、46%。
民间投资不断上升,市场信心有序恢复。近年来,我省持续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民营企业“获得感”,激活了民营经济“一池春水”。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8%,延续1—2月的正增长态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把大局,稳字当头;谋大势,以稳应变。眺望前行的路,河南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四好”看潜力 ——透视2024首季河南经济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鸣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春波
新兴产业发展好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绿色低碳发展向好、新动能拉动好于传统。2024年河南经济“首季报”出炉,“四好”成绩单的背后,彰显了我省经济发展蕴含的无限潜力。
既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也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我省以前瞻30年的眼光,在多点发力中跨越赶超,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换道领跑 抢滩占先新赛道
向新而行,循新而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我省把新兴产业作为主要发力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
4月22日,上汽集团郑州基地,整车一厂和整车二厂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都已开足马力。“随着产能的顺利爬坡,接下来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上汽郑州基地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波说。
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乘用车二期正式投产,到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再到兰考国家电投绿色能源项目火热推进,一个个重大项目传来捷报,正是我省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一季度,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2.2%。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
数智赋能 厚植产业新优势
360中原智算中心算力跑出“加速度”、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加紧建设……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活力不断释放。一季度,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3.7%。
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愈加凸显。日前,我省印发《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快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全方位推进数字强省建设,2024年数字经济增速保持在10%以上,总量规模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数智赋能千行百业。我省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拓展“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用高质量数字经济助力河南经济加“数”奔跑。“我们以中原算力公司为主体,落地人工智能视觉渲染算力资源池和白沙智算中心两大算力项目,为云电竞、大模型训练等提供算力支撑。”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低碳 塑造发展新方式
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道数学题,低消耗、低排放是减法,高效率、高效益是加法。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个,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全链条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发展高效节能设备等产业……我省协同推进低碳、节能、增长,推升发展的“含绿量”、增长的“含金量”。
绿色产业较快发展。我省明确提出,持续完善重点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一季度,全省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5.1%,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个百分点。
绿色产品产销两旺。国网河南电力累计运营各类充电桩6547根,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覆盖全省,全省国网充电桩充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一季度,全省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4.2%、51.1%、36.5%;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5.9%。
看当下之形,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日益凸显;观长远之势,新动能必将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导力量。河南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稳步向前的底气与信心。
谋新重质看韧性 ——透视2024首季河南经济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孔学姣
田畴沃野,绘就振兴新画卷,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全省小麦苗情持续向好;
车间工厂,澎湃创新精气神,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新动能加快成长;
城市街巷,升腾温暖烟火气,前3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消费热点亮点明显增多……
观察经济形势,着眼当下还应放眼长远,在复杂形势下看活力动力,在压力挑战下看发展空间。有关专家表示,河南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含金量更高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含金量更高的发展;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质量的提升。
机器轰鸣,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开封基地)捷途汽车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台SUV下线,满负荷一天可生产600台汽车。一季度,奇瑞河南公司实现开门红,累计生产汽车5.94万辆,同比增长1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1万辆,同比增长29%;出口量也大幅提升,达1.37万辆,同比增长95%。
见微知著。“产销两旺”成为我省汽车产业的关键词,也折射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
今年以来,河南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主动。一季度,全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6%、24.1%;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长19.7%,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全省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动力更强、结构更优、效益更高的经济增长,持续提升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全省关键领域经济安全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端稳粮食“饭碗”。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连片的小麦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屋内的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麦田的各种数据,小麦生长情况一目了然。全省各地因苗制宜实施麦田分类管理措施,新谋划45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随着产业分工深化,未来产业的竞争,已转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河南超硬材料生产能力全球第一、速冻食品全国产销量第一、起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一”的背后,都是产业链优势的积累。
坚持以“链”谋变,以“链”图强,我省将健全“7+28+N”先进制造业链群推进机制,推进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针对性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突出做好“临门一脚”技术突破和转化。
驱动力更强
向“新”而行循“新”而进
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第一家正式投产的企业。在窗明几净的研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测试公司生产的纳米银粉的性能,这些银粉在新能源、精密电子、尖端医疗等领域有着巨大用途。
“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二期投用、三期开工,企业有序进驻开工投产,多年磨一剑的纳米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济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片。”济源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驱动力更强的发展。今年以来,全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制造加速抢滩,新服务加速成长,新基建加速扩容,河南经济向“新”而行、循“新”而进,发展动力更强,业态更丰富。
赢得先机、赢得优势,必须拥有创新这个强劲引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我省将启动省科学院北龙湖创新基地、环龙子湖大学城孵化载体建设,推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三期)等重大项目,以“两城一谷”建设加快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激发活力、增强信心,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安阳市推行不动产登记“交地即交证”“带押过户、带押变更”,大力提升不动产服务效能。漯河创新开展“六职”招商、科技招商、标房招商、“二次招引”等招商方式,推动全市招商引资提质增量。
截至3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已超1100万户。为推进经营主体提质提效健康发展,河南计划清单化落实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108项重大任务,谋划推出一批牵引性、标志性改革事项,让更多经营主体愿意来、留得住、长得好、有效益。
获得感更足
持续激发优势活力
2023年,郑州新增常住人口18万人,稳居“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人口增长的背后,是城市吸引力增强、营商环境变好、居住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更完善。搭建平台、用好政策、优化服务、留住人才,城与人双向奔赴,选择在郑州落脚后,越来越多青年英才感叹“我在郑州挺好的”。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获得感更足的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效率高出第二产业20%左右。今年以来,全省推进服务业优化结构、提升功能,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规上服务业稳定增长。
代送物品、帮助排队、上门喂宠物……UU跑腿APP上,用户线上提出需求,“跑男”线下接单帮买帮送帮办;中钢网抖音直播间,主播联合业内专家“大咖”直播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找到客户,为消费者找到供应商……平台经济创造了新市场需求和新就业机会,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今年清明假期,我省累计接待游客1906.9万人次,旅游收入11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20.6%。“假日经济”的火热,体现出当前消费领域的需求呈现稳健温和回升态势。随着各类政策的出台,这一趋势有望在今年得以延续,微观主体也将进一步感受到经济企稳之后的暖意。
于挑战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稳”的扎实基础不断夯实,“进”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河南经济的后劲和潜力,蕴藏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消费需求中。
把发展重心聚焦到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来,把各类资源汇聚到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上来,只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激发经济优势与活力,河南经济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