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农村俗语:“出门做3样,子孙代代旺”,指哪3样?

   日期:2024-05-05 14:23:1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农村俗语:“出门做3样,子孙代代旺”,指哪3样?

我国历经了几千年农耕时代,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农耕文化,也可以说是优秀的农耕(或农民)传统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乡村人们的日常生活。

“出门做3样,子孙代代旺”这句农村俗语,就是优秀农耕文化和农耕传统道德观念的具体表现。下面就来详细解读这句俗语。

那么,“出门做3样”,到底是哪3样呢,难道这么神奇,竟然能让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实际上,“做3样”是指做“积阴德”的事。在农村,所谓积阴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默默做好人好事,即民间所说的“行善积德”,这样的善举,不刻意让别人知道,不求名,也不求利,也不要任何人回报。在农村传统观念中,积阴德之人往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为了后代的福祉。这就是这句俗语后半句所说的“子孙代代旺”的原因。

“做3样”中的3,既是实指,也是虚指。

实指的是在一类事情中,民间往往选取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件事,来代表整个的一类事情。虚指则是这类事不仅仅只有三件,可以是这一类中的很多件事,包括一些非常细小,甚至不起眼的事。3是“多”的意思,也就是说细小的不起眼的事有很多件。

在过去农村,人们认为修桥、修路、帮人解难这三件善事是人生中最大的功德,俗称“三大功德”,也是最容易“积德”的三件大善事。

不过,这三件大善事,通常为乡里人众所周知,只能算是“积德”,不能算是“积阴德”。比如,修桥、修路所出的资金、物质和工日,一般都会张榜公布,有的还要竖功德碑,把捐款的人或有贡献的人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以表彰这些人的善举,可以“千古流芳”、“万古流芳”或“永垂千古”等(注:一般石碑横批或对联语)。

现在,我们还能在乡村的古道、古桥、古凉亭、古水井,及其他益性古建筑旁边,看到这种功德碑。当代部分由民间筹资建设的公益设施和建筑,也沿袭了这一传统,立了功德碑。

“出门做3样”,一般不是指功德碑留名的公益设施和建筑,而是指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细小好事,其中有的小事,只是举手之劳,做这种事情的人,不求他人知道,也不求留名或无须留名。

这些细小的好事,归纳起来分为三类。

一是架桥和修桥

这里所说的所架桥和修桥的桥,指的是那种简易的小桥,如小木桥,石板桥。

在农村,尤其是南方的山区农村,溪河密布,沟壑纵横,除了马路大道逢山开路,遭水架桥外,还有很多乡村小道,比如村庄之间来往的道路,生活中的道路,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小道、便道等,这些道路往往要穿越溪河和沟壑,如果不在溪河和沟壑上架设简易桥,就会给乡村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

这些简易桥,一般为小木桥和石板桥。

木桥有小木桥和大木桥之分。小木桥通常用几根树木组合在一起,架在比较小的溪河和沟壑上,就可以了。小木桥一般由三到五根树木组成,稍微复杂一些的,在树木上凿穿洞,然后用一根木栓把木串起来,拴牢,把桥面劈平。

简单一些的,到山上砍一些老藤蔓,把几根树木捆缚在一起就行了。有的则在溪河和沟壑两边各挖一个小坑,把树木并排摆好,再用石头或泥土固定即可。这种小木桥,从砍树到架桥,一个人一两天就能完工。

大木桥一般架在比较宽的溪河之上,由数块像小木桥一样的桥板相连接而成,溪河里要建桥墩,或者桥支撑架。这种桥个人是建不了的,通常要由村庄集体建造。

石板桥,这种桥一般架在小溪河和小沟壑,用一块整青石板架在上面,就是一座小桥了。这种石需要石匠的技术,一般由那些有钱人家个人私下出资,请当地的石匠来完成。桥建好后不留名。

修桥,就是对简易木桥的维修。木桥,经日晒雨淋,时间久了,就会腐朽,路人过桥时会不安全,一些人就主动把朽木换成新的树木。

老话说“易涨易退山溪水”,发大洪水时,简易木桥容易被冲走。木桥被洪水冲走后,有的人又砍来树木把桥架上,因为原来这里就有木桥,后面的人再架桥也是一种修桥。

二是修路

过去农村,所谓修路,也就是对道路的修补和维护,这也是个人力所能及的事。

过去农村土路的损坏,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灾害,比如雨季让洪水冲毁,路边的山坡滑坡、塌方,道路塌陷。这就得经常有人修修补补,把路上的泥土挑走,把塌陷的地方砌好或填土。

二是家畜把路面踏坏,比如耕牛雨天在土路上行走,就会把路踩烂,路面上全是泥浆,无法下脚,路也非常滑。这也得经常修补,把路上的水引出去,填一些干土和沙土之类,还要把路两边的水沟清游和疏通。

三是通往山里或田野的路两傍,会长出柴草,把路给遮挡了。农村把砍掉山路两边的柴草叫砍毛,一年得砍数次。

乡村道路必须有人来经常修补或维护,才能让人顺利通行。那时乡村路道没有专门的人或织组来管理,修补或维护完全靠乡村那些公益心强的人,靠村里人的自觉行动,也当然有那些希望自己能够“积阴德”的人默默奉献。

三是帮人解难

帮人解难,就是帮助哪些处在困难中的人。我国农村历来就有人与人之间互帮的优良传统,大到建房、红白喜事和农业生产,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凡是自己觉得应该帮一把的,就帮上一把。

比如,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上年纪的人担比较重的担子时,就会主动地帮他们担一程,碰到别人拖车上坡时,就帮人推一把。老人和小孩子在外摔倒时,就要把他们扶起来,有时还要把他们送回家。

又比如,过去农村,因受各种自然灾害,经常有逃荒上门乞讨,能帮上一口的,尽自己所能帮上一口。也许就是因为给别人这一口,可以救人一命,老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是出门在外也同样如此。对这些人不能驱赶,更不能打骂,要有怜悯之心。

在农村,帮人解难就是现在所说的做好人好事,其中的例子数不胜数,相信读者也有同感,这里就不赘言了。

“出门做3样,子孙代代旺”这句话,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虽然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也就是说,前半句所说的因,和后半句所说的果,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仍然可以做为农村一种正能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从家教的角度来说,父母喜欢做好人好事,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如此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使子孙后代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口碑,并可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让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