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除了河南大学,还有哪些最美大学礼堂?

   日期:2024-05-06 09:02:4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除了河南大学,还有哪些最美大学礼堂?

题图:河南大学大礼堂(来源:叶子影像)

五一小长假期间,备受瞩目又令人痛心的消息,莫过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大学礼堂遭遇火灾被焚毁。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大礼堂往往既是最受瞩目的标志性建筑,又是举行重大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更成为大学的精神地标。

今天群学书院为您盘点中国大陆高校部分超过70年历史的大礼堂,他们的所在区域、建筑年代、建筑风格与历史经历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都是异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更加用心的去爱护。

那些承载文化记忆的

大学礼堂

文 | 群学君

清华大学大礼堂

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的原清华学校礼堂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大学礼堂之一,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1954)主持设计。墨菲还主持设计了清华学校的图书馆、科学馆和西体育场,它们与大礼堂并称清华大学早期“四大建筑”。

大礼堂的修建工程于1917年4月正式动工,1921年4月落成,建筑面积1843平方米,是当时中国大学校园中最大的礼堂兼。墨菲在最初的设计稿中采用了和1903年弗吉尼亚大学圆厅大楼重建时同样的结构,体现了“欧风美雨”对中国现代大学建筑和空间规划的影响。

由于百余年来清华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数不清的各界名流曾在这座礼堂留下足迹,相比建筑本身,这些历史记忆或许是更加宝贵的无形财富。

清华学校礼堂旧影

清华大学礼堂今貌

清华大学礼堂内景

北京大学办公楼

现代中国大学,向以清华、北大为“无冕之王”。坊间一种说法,中国大学,只有三四名之争,因为头两把交椅始终非清华、北大莫属。清华有一座宏伟的大礼堂,北大校园内如今为人熟知的是1998年为纪念百年校庆而改造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大饭厅)。不过,在此之前,位于北大办公楼二楼的“办公楼礼堂”,内部可容纳近千人,也曾长期作为举行重要大型活动的场所,近些年来,就至少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2013)、韩国前总统金大中(1924-2009)等国家元首以及各界学术名流在此发表演讲。

众所周知,今天北大的校园是原燕京大学校园,办公楼的前身就是燕大的贝公楼。1923年燕大开始为办公楼建设筹款,到1926年落成,作为燕京大学早期核心建筑之一,这座大楼在几十年间命名几经变更(详见:北大“办公楼”名称的历史演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最初是为了纪念美国美以美教会1904年至1919年间派驻中国的驻区会督贝施福(James Whitford Bashford,1849-1919)而命名的。直到今天,这座建筑也是北大校园内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

原燕京大学贝公楼旧影(甘博摄影)

北京大学办公楼远眺

中山大学怀士堂

今天的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内有一幢小礼堂,称为中大的“精神标志”也不为过——2023年末揭幕的中山大学100周年校庆标识就是以此为基本图案的,这就是怀士堂,其历史甚至比清华小礼堂的历史还要悠久。

怀士堂最初由著名的机械专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安创始会员布雷·史怀士(Ambrose Swasey,1846-1937)捐资在广州港康乐园建造的基督教青年会馆。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1913年设计,1917年落成,总建筑面积1550.77平方米。后来为了表彰史怀士先生的贡献,这座建筑被命名为怀士堂。

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康乐园是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的校园。怀士堂在落成以后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1866-1925)偕夫人宋庆龄(1893-1981)到岭南大学视察,在这里发表了长篇演讲,希望学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那以后,怀士堂一直是广州地区最高规格的典礼举办场馆之一。2003年,德国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在这里发表演说,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选择在这里与校方领导会面。

原岭南学堂怀士堂旧影

中山大学怀士堂今貌

中山大学怀士堂细部

南京大学大礼堂

就在怀士堂落成的当年,一座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礼堂,在南京城内开工建设,这就是原金陵大学大礼堂。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的源头是1888年在南京设立的汇文书院,岭南大学的源头是1888年在广州设立的格致书院,他们都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举办的教会学校。金陵大学礼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于1917年3月完成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8年竣工。作为现存金陵大学最早的建筑物,这座礼堂形制仿造中国古代庙宇,砖木结构,筒瓦屋面,内部空间为巴西利卡式空间式样。外墙用明代城墙砖砌筑,砖铭印记至今依稀可辨。金陵大学礼堂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既有西式的风格,又有中式面貌。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是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建筑艺术的缩影。由于附近还有一座规模较小的礼拜堂戴赖三纪念堂(Twinem Memorial Chapel),因此金大礼堂一般通称大礼堂。

多年来,大礼堂都是南京大学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场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16-1996)、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Bob Hawke,1929-2019)、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2018)、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都曾在此发表过演讲。

原金陵大学大礼堂旧影

南京大学大礼堂今貌

南京大学大礼堂内景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小礼堂

与金陵大学礼堂差不多同时动工的,还有位于钱塘江畔六和塔西的之江大学小礼堂。

与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一样,之江大学 (Hangchow University)也是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自美国长老会于1845年在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1867年,学校迁往杭州,先后更名为育英义塾、育英书院。1911年迁入钱塘江边的这片新校舍,取名为之江学堂,此后随着办学条件的完善,又先后更名为之江文理学院、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礼堂原名“都克堂” (the Tooker Memorial Chapel),又名“育英堂”,是一座带有美国式哥特风格的教堂,也兼具礼堂功能。始建于1917年,1919年1月落成。

1952年院系调整时,之江大学被拆分,其校园成为浙江大学的一部分。2016年,浙江大学将限制多年的小礼堂等建筑修缮一新,成为当年备受瞩目的校园文化事件。如今,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的一部分。

原之江大学都克堂旧影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小礼堂今貌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小礼堂内景

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学礼堂建筑,主要还是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那时,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负笈海外,大多尚未归来,这种情况从1928年前后开始发生改变。

1928年9月,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建筑学的梁思成 (1901-1972)学成归国,被礼聘到东北大学组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制的建筑系,在一段时期内,整个建筑系只有梁思成、林徽因 (1904-1955)两名教师。

那时,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 (1881-1949)正在创办东北境内继东北大学后的第二所综合性大学——省立吉林大学,校址位于今天的吉林市。张作相仰慕梁思成的声名,邀请其为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梁思成并与他的同学陈植 (1899-1989)、童寯 (1900-1983)、蔡方荫 (1901-1963)等一道,为吉林大学共同设计了三幢教学楼。楼体墙壁全部由大块花岗岩材建筑而成,庄严肃穆,楼的顶端和女儿墙部位,加装了石砌斗拱花纹,门柱上部按中国建筑风格安装石雕螭吻,俗称“石头楼”。其中石头楼主楼兼具礼堂功能,1931年落成,是梁思成回国后的第一件设计作品。今天东北电力大学校徽上的主体图案,就是这座大楼。

今天的石头楼建筑群,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吉林省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历史标志,也成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崭露头角的见证。

原省立吉林大学教学楼主楼

东北电力大学

石头楼

东北电力大学三座

石头楼

主远眺

东南大学大礼堂

与石头楼同一年竣工的,还有一座宏伟的西式礼堂,这就是位于今天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大礼堂。这座原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如今已成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大学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英国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设计,新金计康号营造厂建造,1930年3月开始建设,1931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026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

中央大学大礼堂正门最显眼的是四根爱奥尼式石柱,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被誉为南京城当时“唯一之伟大公共建筑”,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礼堂建成之际,甚至中央大学雄伟的大门尚未落成。

如今,这座建筑不仅是东南大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中国早期大学中不可多得的宏伟礼堂样本。

原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旧影

东南大学大礼堂今貌

东南大学大礼堂内景

重庆大学“七七抗战礼堂”

在今重庆大学A区,有一座修葺一新的礼堂,虽然规模不大,但建筑语言简洁大方,外观杂糅了西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川渝民居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这座礼堂见证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伟大抗日精神,这就是原国立中央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立中央大学西迁入渝,重庆大学拿出沙坪坝松林坡约200亩土地供中央大学建校舍使用,两校携手办学,沙坪坝遂成为抗战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之一。1938年由中央大学主持修建的“七七抗战大礼堂”落成后,成为两校师生抗日运动的重要活动场所。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1898-1976),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 Agard Wallace,1888-1965)、英国前首相和工党领袖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1883-1967),以及冯玉祥(1882-1948)、马寅初(1882-1982)、郭沫若(1892-1978)、老舍(1899-1966)、曹禺(1910-1996)等知名人士都曾来此演讲或参观访问。

2017年起,重庆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检测与保护修缮设计。2018年12月修缮项目顺利完工。

原国立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旧影

重庆大学七七抗战礼堂今貌

重庆大学七七抗战礼堂内景

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礼堂

沿着今天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定阜街向东走到尽头,便能看到一座古朴大气的中国宫殿式建筑。正门是汉白玉石拱门,门上雕刻着山石松树的纹样;屋顶是三个排列有序的歇山式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下有仿中国传统木斗拱形状的石拱,四角设有角楼。这里便是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的旧址。

辅仁大学旧址原为晚清贝勒载涛(1887-1970)的府邸花园。1929年,辅仁大学在花园南侧空地开始修建这座中西合璧的主楼,1931年落成,其中包括可以容纳前任的大礼堂。1932年,鲁迅(1881-1936)先生曾在这里发表演讲。

辅仁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所天主教教会大学之一,其建筑遗存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今,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辅仁大学礼堂旧影

北京师范大学辅仁老校区礼堂今貌

北京师范大学辅仁老校区礼堂内景

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

在19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美国传教士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1864-1947)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汉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执掌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校务超过半个世纪,把这所中国第一座现代高等教会学府打造成为最出色的中国教会大学之一。

1919年秋天,圣约翰大学举办成立40周年纪念会,校友们为缅怀校长卜舫济已故的夫人、圣玛丽亚女中首任校长黄素娥女士(1856-1918),发起募捐活动。十年后的1929年,圣约翰大学交谊室落成。它的设计者就是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著名建筑师范文照(1893-1979)。范文照不满于当时上海都是仿西方古典主义形式的建筑,因此特地追求在西式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局部。交谊楼有着绿色琉璃瓦铺设顶层,四面檐角各立有七只瑞兽,檐下有飞椽,柱顶由额枋与额垫板相连,额枋相连处饰有红绿相间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彩绘。红色和绿色搭配协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蕴。

又过了2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1901-1972)也是在这座礼堂里建立起了人民解放军在沪的第一个指挥中心和宿营地。

院系调整后,圣约翰大学被拆分,其校园为华东政法学院继承。

原圣约翰大学交谊室旧影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今貌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音乐厅

今天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所在地,是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的校园,1934年前后,这里落成了一座礼堂,建筑面积1444平方米,朱红梁柱、飞檐翘角,与校园内其他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相似,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东方最美校园”。这座礼堂原本就兼具琴房的作用,数年前被改造成南京师范大学随园音乐厅。

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大礼堂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音乐厅今貌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音乐厅内景

西北大学大礼堂

今天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内有一处“景点”几乎是每个参观者都要前往的,那就是位于学校的大礼堂。单就外形而言,大礼堂冠之以 “大”,实在是有些勉强这座仅有一层的建筑不仅谈不上宏伟,甚至有点寒碜。但是西北大学人却从不单单称其为“礼堂”,而一定要称为“大礼堂”。

大礼堂之“大”,首先在于它的资格老。西北大学现存的校园建筑中,大礼堂是年代最久远的。从1936年落成至今,大礼堂历经了近90年的风雨,是学校发展变迁当之无愧的见证者。此外,大礼堂之“大”还在于它的来头大——它的首倡建设者是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将军(1901-200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先至北平,后随张学良入陕迁到西安。到达西安后的东北大学就落脚在现在的西北大学校园,大礼堂就是在那时建造的。张学良还为东北大学校舍奠基仪式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现在大礼堂的门前,还能看到刻有少帅题词的石碑。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大学和八百里秦川上的西北大学相隔千里,两校历史却因世事更迭与演变在这座大礼堂里重叠。

原东北大学礼堂旧影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大礼堂今貌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大礼堂前石碑

上海理工大学大礼堂

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杨树浦的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另一所著名的基督教教会大学。这所学校在诸多领域都可谓开一时风气之先:开在华教会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创办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兴办上海最早正规的建筑教育,拥有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学院等等

1937年,建校30周年之际,沪江大学礼堂落成。这座建筑与学校另一座重要建筑思魏堂(White Chapel,为纪念第二任校长魏馥兰博士Dr.Francis J. White而建)连为一体,建筑平面呈“L”形,是沪江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大礼堂整体为二层砖混结构房屋,立面上简化的哥特式十字花窗、尖券窗,窗洞由细柱分成竖向长窗,增强了垂直感,入口厚墙线脚、扁平拱及室内装饰体现出罗马风风格。

1952年院系调整时,沪江大学被拆分,各院系大多并入上海其他高校,其旧址则成为今天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园。

原沪江大学大礼堂旧影

上海理工大学大礼堂今貌

上海理工大学大礼堂今貌

复旦大学相辉堂

在复旦大学历史上,有一位校长任职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教育家李登辉先生(1873-1847)。抗战期间,复旦大学校园屡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复员以后,复旦师生在原第一宿舍废墟上修建了具有礼堂功能的登辉堂。李登辉先生在这里发表了生平最后一次演讲,他勉励复旦学生“应当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牺牲。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

登辉堂落成以后,一直是全校师生集会的场所。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解放后来登辉堂做报告的国际知名人物,就先后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1881-1969)、法国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1926-2020)、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Georges Marchais,1920-1997)、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2004)等。1985年,为了永远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1840-1939)和重要建设者李登辉两位先生,登辉堂改称相辉堂。如今,相辉堂也是复旦校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是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原复旦大学登辉堂旧影(1947年,上海)

复旦大学相辉堂南堂今貌

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内景

此外,在今天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夏坝,还有一座登辉堂。这座礼堂建成于1943年,为复旦大学在东阳夏坝的主要办公楼及小礼堂。抗战西迁以后,复旦师生高举抗战、团结、进步大旗,积极加入抗战洪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复旦大学成为大后方坚强的民主堡垒。夏坝与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并驾齐驱,成为战时后方文化民主的“三坝”之一,有“小延安”之美誉

原复旦大学登辉堂旧影(1943年,重庆)

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今貌

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

华东师范大学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师范院校之一,也是人文学术研究的重镇。这所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的高等学府,是以1924年创办的私立大夏大学和1925年创办的私立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的。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的校园,就是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建设的。校内依旧保存有不少大夏大学时期的老建筑,其中就包括1946年落成的思群堂。

思群堂是为纪念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创始人兼校长王伯群 (1885-1944)而得名,一直以来有“沪上高校礼堂之最”的美称。

今天熟悉王伯群先生的人恐怕不多,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王先生是纵横政商学多界的大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值得书写一部大书。甚至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感历程,也颇足后世品评——前些年有一本王伯群夫人、海上名媛保志宁 (1911-1999)回忆录《人生事,总堪伤》出版,值得一读。

原大夏大学思群堂旧影

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今貌

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内

湖南大学大礼堂

这几天网络上有一种说法,中国大学有所谓四大礼堂: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礼堂。不知道这“四大”以何标准,由谁评定。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前三座礼堂是民国时期修建,而湖南大学礼堂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设计建造的建筑。

湖南大学大礼堂始建于1951年,两年后落成,占地面积109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41平方米。其设计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柳士英(1893-1973)。据说,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1890-1966)亲自主持审定的设计方案,甚至连大礼堂内部座位的宽窄也亲自试坐。据亲历者回忆,在大礼堂修建时,毛泽东(1893-1976)还拿出了自己的部分稿费资助。

如今,这座代表20世纪中叶湖南地方建筑的最高成就,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的大礼堂,静静伫立在校园内,与老图书馆比肩而立,与岳麓书院相对而望,迎送着一代代湖湘学子。

1959年湖南大学大礼堂鸟瞰

湖南大学大礼堂鸟瞰

湖南大学大礼堂细部

湖南大学大礼堂内景

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

以空间规模而论,厦门大学的建南大礼堂或许堪称早期中国大学礼堂之最。这座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由陈嘉庚先生(1874-1961)亲自参与设计、督建的大礼堂,可容纳4000人,是建南楼群的核心建筑。

从远处看来,建南楼群,在岗岩石砌筑的大看台基座上,一整列蒲葵树丛掩映着晴空下的琼楼玉宇,仿佛腾空驾起,气势非凡。往远处望去,楼群巍峨壮观地耸峙山岗,俯瞰大海,人们在此远眺海岸对面的南太武山、欣赏厦门港湾的自然景致、检阅运动场上健儿的飒爽英姿,视野辽阔。在近处细看,建筑上的砌筑技巧、门窗洞框的装饰工艺、清水外墙的白色花岗岩石的精雕细琢,都极考究别致。被后人称为“嘉庚瓦”的橙色带釉面瓦,与蓝天、碧海、金沙、绿树、红瓦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多彩多姿。

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旧

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今貌

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远眺

广西民族大学礼堂

前文我们介绍过梁思成先生学成归国后第一个作品就是位于东北大地的原省立吉林大学的教学楼与大礼堂,20多年以后,在西南边陲,梁先生同样有一个精彩的作品矗立在大学校园,这就是广西民族大学大礼堂。

这座礼堂于1955年落成,整体淡黄色外墙,以青色琉璃瓦盖顶,檐口饰以传统民族图案,八根硕大的大红柱子格外醒目,色彩搭配强烈大胆,极具传统民族特色。整体端庄典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却不显庸俗,古朴却不失磅礴气势。彰显了梁思成先生借鉴古骆越建筑风格特色的匠心和广西少数民族建筑工艺的高超本领。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大礼堂今貌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大礼堂内景

你还知道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大学礼堂,欢迎写留言与我们分享。

THE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