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1日电(肖方森)围绕“四好”目标,三明在深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四好农村路”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将“四好农村路”建成乡村致富路、智慧管理路、出行放心路、客货邮融合路,持续做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篇章,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苏区老区三明答卷。
图为乡镇公路。 三明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十年来,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5万公里;97.8%的乡镇通达了三级及以上公路,81.3%的乡镇30分钟上高速,51%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县级农村公路机构设置率4个100%,形成“县县有基地、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路路有人养”建管护运模式。近年创新推出的普通公路“福路贷”筹融资模式、“微改造”获得部、省大力推广。
交通+文旅,铺筑乡村致富路
3月7日,泰宁县总路长王怀斌说道:“在泰宁县,旅游是头等大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1/3。崇际村是上清溪景区所在村,村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十多年前,通往崇际村的道路通行条件很差,路面坑洼,村发展相对落后。”
图为乡镇公路。 三明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做为,对崇际村沿线15.3公里景点公路进行改造提升,铺筑了沥青路面,改造后,该路被省交通厅评为首批最美乡村“福”路。在公路的带动下,如今崇际村旅游火爆,崇际村还荣获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金牌旅游村”和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崇际村只是农村公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为打通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公路堵点,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始终坚持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12年入选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实施“镇镇有干线”“乡镇便捷通”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十年来,累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221公里,其中:建成苏区老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277公里,115个产业(企业)直接关联受益,帮助苏区老区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为了破解普通公路项目筹资难题,市交通运输部门守正创新,抢抓政策机遇期,以项目全周期市场化为手段,将普通公路项目从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化,首创普通公路建设“福路贷”筹融资模式,开辟了公路建设项目筹资全新路径,获得上级部门广泛认可,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2023年已成功获批贷款6000万元,2024年在进一步拓展深化,力争完成2个以上福路贷项目授信。
交通+科技,铺筑智慧管理路
“通过科技治超点位非现执法,现在货车大多是合规装载,不敢超载。货运企业老板普遍反映:大家可以在比较公平的运输市场里竞争,不互相比谁拉货多,相互压价、恶性竞争;货运司机也说:不超载就不用老想着怎么躲避执法检查,这样,我们出车,家人也放心!”
这是科技治超应用取得的良好反馈,自2023年2月以来,全市先后启用了39个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点,全面推进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2024年第一季度,三明市公路货运车辆超限率降至0.23%,超限率全省最低。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交通事故显著下降,产生了良好的安全、社会、经济和执法效益。
在科技治超的加持下,普通公路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做深做细管理,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农村公路先行先试,开展管理养护改革试点探索,进而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年来,市县乡村四级路长逐步建立,“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实施细则、示范乡镇创建考评办法和养护与管理内业规范化指导意见等制度有序推进,路政执法由“人海战术”逐步向科技治超转变。“路长制”、乡村道专管员、灾毁保险等机制走在全省前列,泰宁县、永安市纳入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逐渐完善的公路管理机制厘清了职责,提升了农村公路建管护运成效。
交通+平安,铺筑出行放心路
“这个是进建宁县城的主通道,自从去年把路口拓宽了,车道增加了,视距更清晰,标线也更合理了,总体感觉比之前美观多了,也更加安全的多了……”纵八线与乡道Y072平交口附近的群众高兴的谈论着这个路口“微改造”后给他们出行带来的安全感。
2022年以来,三明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落实部、省对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作要求,首创山区公路“微改造”模式。2022-2023年,累计投入5026万元,实施公路“微改造”329处(其中农村公路186处),整治后,事故起数、伤人数、亡人数分别下降77%、87%、82%,平均每处改造费用约15万元,初步实现“小投入,大效果”成效。2024年计划实施“微改造”200处以上,截至目前在建71个(含已完工45个)。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的养护六标准,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示范提升。十年来,累计实施养护提升820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116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550公里,改造危桥183座,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投保率100%,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路容路貌、运行安全水平,让广大群众走上了平安路、放心路。
交通+物流,铺筑客货邮融合路
“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可以说不仅打通了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取件,也畅通了农特产品外销‘第一公里’,提高村民农产品收入。村民们对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是表示极大程度的支持和肯定……”说起客货邮融合,建宁县新圩村路长傅盛忠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2023年以来,三明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部署,以政治监督为驱动,转变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客货邮试点乡镇43个、布设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579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84条,完成客货邮融合试点县5个,占全省25%,居全省首位。自实施客货邮融合以来,打破农村客、货、邮经营主体间的功能壁垒,实现客运、货运、邮政企业降本增效,有效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民营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农村客运票价高及出行难等问题,实现百姓受益、企业获利。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拓展客货运输通达深度,农村客货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十年来,在政策上,市、县两级政府全覆盖出台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政策,有效保障农村客运开通和可持续稳定运营;在网络上,实现了从“乡镇100%通客车”到“建制村100%通客车”,再到农村客运公交化的飞跃,城市公交线路由覆盖周边乡镇10公里延伸至20公里,全市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均达100%。在站点上,实现了从农村客运站到综合运输服务站,再到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的迭代升级,全市新改建投用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54个;在装备上,实现了车辆等级和绿色环保的转型升级,全市中级以上农村客运车辆占比从67.3%提高至80.4%,新能源农村客运车从零起步发展至占比15.8%。为服务农村群众出行、“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4年1月、3月,三明市宁化县、泰宁县,分别被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至此,三明市已累计创建3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国示范县比例居全省前列。
接下来,交通运输部门将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多部门联合发文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2027年》为契机,以乡镇便捷通高速、建制村通双车道、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新三通”为抓手,争取到2027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实现90%乡镇30分钟便捷上高速,70%建制村通双车道,92%较大自然村通达硬化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稳定在85%以上,实现全市农村客车中级以上车辆占比提升至85%以上,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30%以上。“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创建率分别不低于50%、70%,农村公路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