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植集团爆出一起巨大的债务违约事件。
15万名投资者和近5000家企业客户,极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数十万家庭泪洒当场。
其实,2018年,郭树清就在公开场合预警过——
在实践中,承诺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郭树清提醒: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
然而很多投资者并不理会,认为只要集团背景够深,业务足够庞大,高利率就是无风险套利,甚至还耻笑把钱存进银行的傻帽。
但却忘了,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里不得不给大妈们发个奖,中国大妈买黄金,被全球人耻笑,但事后证明了她们的投资眼光异常犀利,成功抄底。
2022年下半年,中国大妈又掀起抢购黄金潮,现在看来又一次踩中了财富机遇,黄金再次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避险资产。
2023年六七月份,大妈大叔们又纷纷给自己、家人、孩子购买能终身锁定3.0%~3.5%复利收益的增额寿,直接用法律合同保护好未来的几十年甚至终生的一笔保值增值的资产。反而那些上了清华北大,一秒脑子转800圈的聪明人黯然落泪……
归根结底,投资在于人性的对抗,有些人赚到了快钱,就看不起慢钱,有人赚到了慢钱,又想着快钱。
但慢钱往往代表着安全,安全又是投资的第一法则,这点应该多学学巴菲特。
一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
这是一堂生动而残酷的金融课。没有什么比现实的教训更让人印象深刻。这一事件不仅让投资者看清了风险,也让整个社会开始反思我们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
可以想象,这无数的受害人中,其中很多钱可能都是父母的养老钱,子女的教育金……拿专款专用的钱去投风险理财,无异于赌博。
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不要为蝇头小利就冲昏了脑袋,你看中的是人家给的高利息,但人家要的可是你的本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净值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财富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在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考虑财富传承与财富保全。
而保险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身价保障、资产隔离、定向传承、尊贵医疗、品质养老等,而保险中长期的投资特点,也能够满足高净值人群收益稳健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由于企业经营失败,很多高净值家庭的生活一夜之间跌入谷底,不仅失去了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地位,连基本生活也无法得到保证。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选择保险理财,除保护财富不缩水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在公司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时,能够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因此,企业家要尽早做好财务规划,提早将照顾家庭的资产隔离出来,保障家庭的财富安全,保证未来的生活品质。
人寿保险单还有抵押贷款功能。很多跌落谷底的人,在绝望时才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伸出橄榄枝,朋友帮忙杯水车薪,只有保险能帮助他们走出谷底,通过保险保单质押获得的资金,能让他们从头再来,而保障仍然有效。
理财产品早已不再保本保收益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无风险”利率又不断下行,安全且有稳定收益的“钱袋子”目前只剩下三种:银行存款、国债、长期储蓄型保险。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很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强,但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在同一家银行里本息和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额保障的。
2.国债。国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安全性非常高。但与银行存款一样,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不断走低。其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13年的4.6%降到最近的2.79%。
3.长期储蓄型保险。这类保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能帮助我们锁定未来的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安全性极高。
- 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
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灵活性也比较高,是用确定的钱、确定的赔付条件,赔给确定的人,特别适合做资产配置,将财富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您放在银行的钱和放在保险公司的钱都是您的钱,不同的是:银行肥在现在,瘦在未来;保险规划,赢在未来!让现在有钱的您,变成未来值钱的您,保险恰能做到这一点。提早规划,提早安心。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能在事业上真正做到大展拳脚!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