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叶县:“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日期:2024-06-04 13:20:5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5月29日上午,在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的5.6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吃”进麦秆,“吐”出麦粒。转眼间,一块块麦田被收割殆尽。

种粮大户王小刚流转的200多亩土地,都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今年亩产都在1200斤以上,又是个丰收年。”王小刚喜上眉梢。

更让他高兴的是,该县农机局统一组织收割机,收完在田间地头就能卖,不想卖还能送到家,“从种到收,基本用不上人手。农业设施齐全,现在种地都轻松了。”

这些年他去田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在他承包的农田里,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虫情监测站、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服务站等各类设备密布在地头一侧。

“通过智慧平台就能接收到田间信息,信息一目了然,根本不用来回往地里跑了。”王小刚指着不远处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解释道。

此前,他还曾质疑设备监测到的数据和他积攒近十多年的种田经验哪个更精准,但经过近两年验证,王小刚彻底信服了。

叶县的田间地头奏响“数字化”乐章,像王小刚这样从数字农业中受益的“老把式”还有很多。

叶县属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当地牢牢扛稳粮食责任,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万亩以上,且产量稳中有升。

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叶县就提前布局,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等“六化”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由“粮田”到“良田”、“望天收”到“慧种田”的转变。

“目的就是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精细化服务,让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实现‘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进庚介绍,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在农田里碰撞,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极大方便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每亩地也能够增收10%左右。

据叶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当地高标准农田内的玉米、花生、大豆亩产分别在1200斤、800斤、400斤以上,玉米比普通田地亩均增产400斤以上,花生、大豆亩均增产100斤以上。

如今,在农田里,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积温积雨等信息通过传感器可实时搜集、快速反馈;田间地头,电卡一刷,水肥一体机就能自动浇地施肥;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一天便可喷施作物面积500余亩……数字赋能下,一件件“新农具”应运而生,为种植户提供高效、精准的农情分析及管理决策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就能科学种地。(蔡长伟 姬冠鹏/文图)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