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期由于天气变化频繁,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微生物,无细胞壁,体型多样。它是引起人类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此外,密切接触、共用物品、医疗环境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以发热(儿童体温可达39℃)、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咽喉痛和肌肉痛为主。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确诊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手段来明确。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来诊断感染,特别是IgM和IgG抗体,它们在感染后会产生并持续一段时间。方法简单快速。PCR检测则直接检测病原体DNA,准确性高。此外,血液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也是常用的辅助手段。血液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帮助判断感染程度和炎症状态。胸部X线检查则可以观察肺部是否有炎症或浸润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验方法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在检验结果出来后,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检验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为了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适度锻炼、经常开窗通风、加强营养、及时添减衣物、远离感染者。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也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 代丽丽)
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