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焦作6月6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端午将至,粽叶飘香。眼下正值粽子制作销售的高峰期,北方人喜欢吃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等多种口味,各式各样的粽子蕴含着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在河南沁阳,传统手工甜粽一直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甜蜜的粽子承载着人们的童年回忆,也满足着人们的味蕾。
清洗粽叶(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走进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太行怀庆街道自治街社区的沁园元宵粽子店,甜蜜的粽香扑面而来,店主黄华华告诉记者,为了做出美味的粽子,他们一家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忙碌,提前淘洗江米、洗净粽叶,并备齐红米、绿豆、红豆、蜜枣等辅料。
店主黄华华说:“我们家做粽子已经40多年,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多人都喜爱吃我们家的粽子,我还是很开心的,也想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将两片粽叶摊开,依次放入江米、蜜枣,然后包裹、系绳,一气呵成,不到30秒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正在包蜜枣粽(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为保证纯正地道的口感,炖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火候的把握也非常重要,要大火烧开转小火,煮上一个小时。”黄华华介绍道。
说话间,新鲜的粽子出锅了,透亮的江米搭配着甜甜的蜜枣,十分诱人,尝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涌上舌尖。
正在炖煮粽子(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由于用料讲究、干净卫生,黄华华店里的粽子一直供不应求,现在每天能卖出10000多个粽子。
“我们每年都会来他们家买粽子,虽然市面上有其他比较新鲜的口味吧,有肉的什么的,但是我们还是喜欢他们家传统的粽子,我们每年都会来买的。”顾客赵燕燕满脸笑容地说。
传统手工粽是沁阳人割舍不掉的乡味,也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生动体现,沁阳人的端午就藏在甜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