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公开了吗?”“你们村部分财务凭证存在记账日期错误,且凭证粘贴不规范等问题。”“你们村村集体部分固定资产未进行登记造册,不利于集体资产管理。”这是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纪委监察工委纪检干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工作的缩影。
近日,大通湖区纪委监察工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三资”管理专项行动,靠前监督、精准监督,把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纳入区纪委监察工委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范围,重点围绕村集体经济收支、各类惠农惠民补助资金发放、村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综合开展清单式、下沉式监督检查,摸清集体“家底”,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共发现并督促整改完成农村集体“三资”领域3个方面8个问题。
管好“三资”,同时“晒”好三资。该区纪委监察工委督促各村将村集体“三资”使用明细、资金状况等纳入公示内容,并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开,做到资金账目清、资源分布清、资产底数清、主体归属清,运用数据赋能“小微权力”监督,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监督智慧化,让村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从源头上减少村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严执纪,动辄则咎。该区纪委监察工委全面清仓起底“三资”问题线索,实行“台账式”管理,着力深挖“三资”领域背后的“责、风、腐”问题,严查实纠村集体“三资”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着力解决阻碍农村集体“三资”运行的难点、痛点、堵点,以执纪问责清病灶,全力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截至五月初,共查处问题线索9起,处理处分6人,采取留置措施并移送司法机关起诉1人。
“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监督内容、整合监督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深化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该区纪委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张晟 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