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叶姓最早发源于河南叶县

   日期:2024-06-07 09:41:00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寻根溯源

1.出自颛顼后裔。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被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其子孙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出此支。

3.其他源流。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

叶姓得姓始祖为叶子高。

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其后人便以邑为氏,称叶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繁衍播迁

叶姓最早主要发源于今河南叶县。据《叶氏族谱》所载,沈诸梁之子叶重,战国时任楚邑令,叶重之子叶凝任楚大夫。秦汉时,叶姓后裔分居于今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等地。如叶重四世孙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六世孙任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八世孙任雁门(今属山西)太守,九世孙任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至叶望时由青州迁至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成为南迁始祖,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光大了江苏的“下邳郡”。魏晋南北朝时的南迁是继叶望南迁后的叶姓历史上又一次南迁。据载,叶琚任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令,其子迁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河南新安、浙江缙云等地。隋唐时,叶姓有入居安徽寿县和安徽休宁的。这一时期的叶姓有了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长。

宋元时,叶姓因避金人之乱和蒙军南下,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迁徙。江西、福建、广东又有叶姓入居者。《台北氏族略》中载有:“大别为二,一派为仙游古赖叶氏,世居雍州(今属陕西),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今属河北),至宋,卜居河南光州固始。后有叶炎会,随宋南渡,遂居仙游(今属福建)之古赖(今赖店)。其后分居地点,遍及漳、泉二州。另一派为漳州莲溪叶氏,世居河间府(今属河北),有子三人:颜、、颙。避金人之乱南渡,居漳州之莲溪。”明清时期,叶姓居福建、广东者有入居台湾的,后又迁徙到海外。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如今已是遍布天下,尤以广东为多。

宗族特征

1.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颛顼为其传说祖先。

2.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为其堂号,训示子孙。

3.字行辈分排序井然,字韵深远。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叶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叶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叶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六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叶丞相绝食训子

南宋叶梦鼎官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位极人臣。有一天清晨,叶丞相正在书房里草拟奏章,忽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出外看,只见自己的儿子叶应及,正揪着一位老渔翁的衣领,挥拳捶打。渔翁愤愤不平说,叶家公子前几天买鱼,一直未付钱,今日来催讨,想赖钱不说,还要打人。

叶丞相见此番情景,脸色铁青,一面怒喝逆子住手,一面吩咐仆人赶快按价付钱,还把地上的笠帽拾起来,掸去灰尘,亲手给渔翁戴上,并连声道歉。渔翁见丞相出面,又如此谦恭,怒气顿消,拿上钱走了。

叶丞相回到厅堂,满脸怒气地坐在太师椅上,一言不发。儿子自知理亏,跪下来三拜认错,叶丞相扭过去头毫不理会。全家人见状,都来到厅堂,劝解的劝解,跪拜的跪拜。叶丞相好似木雕泥塑,一概置之不理,一直到太阳落山, 一口水不喝,一口饭不吃。

大家最后想了个办法,说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共担责任。叶梦鼎这才说:“我也是贫士出身,草鞋绑腿,自己背着雨伞书籍,到临安赴试,受几许艰苦,才入太学、得功名,到今日。如今儿子生于富贵,受荫入仕,却凌辱细民,乡亲们会说我没有家教,子不教,父之过啊!

叶梦鼎绝食训子的事情传开,乡里风气一时大为好转。平等待人,谦虚待人,也就成了宁海叶家的家风。叶氏后人,不管当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都牢记住祖上绝食训子的故事,更不敢忘记叶家一视同仁的美德。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