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人们对宇宙形成的原因和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索,认为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此万物都以“气”贯通。
在古人眼中,造物主天地万物都有正气,这种说法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根据儒家思想中正气的含义,它具有导致一切吉祥和美好的特性,是一种正能量,带来吉祥如意并能带来好运的东西。
在古代人们的思想中,家是一种独立的小宇宙,一家之中的人员与屋中所放的陈设都将受到宇宙能量的影响,这种能量即影响家人的运势。
因此,在古代的传统生活习俗中,家人的居住环境都是十分讲究的,不仅在建造房屋时会遵循一定的格局,而且在使用家具时也会遵从它的“气”进行摆放。
受这一思想影响,家人的床位和床头的朝向都是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的。
其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俗语,它是这样写的:“床头朝南,喜出朝阳,床头朝北,寒气入脑。
”## 导语
在东北乡间的农村,有一个在冷冻天气中的睡觉习俗,睡觉的时候总是会把在床上枕着的破枕头头朝外。
虽然这种习俗看起来似乎是十分普遍,但如果察看一下东北人居住在大冰天中的人们的炕都是朝哪边的,就会发现大部分人的炕和床铺都是将头朝着房间的中央铺设的。
那么东北人为什么睡觉的时候都会把头朝外?
枕着的枕头又怎么不会掉落下来呢?
一、头朝外有利于身体健康。
既然是古代的传统生活习俗,那么头朝哪儿的习俗才对身体更有好处呢?
理解东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睡觉习俗之前,首先应该来解释一下古代的传统生活习俗。
东北人将床放在房间当中是一种传统的居住方式,这是根据古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形成的。
古人所雕琢的生活习俗都有着他们的原因,这种布置卧室的方式就是因为人们当时所思考这种方法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一般来说,在古代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总是会带有封建社会的一些特点,一个家庭的床铺一定不会只有一张床,往往一张床中就会适合一家之中的许多人一起睡觉。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中,家庭的长辈往往是占据着家中最主要的位置的,他们会睡在主卧室最中心的位置,而其他职位在家庭中比较低的人则会睡在周围一圈中。
在古人的观念中,床铺的位置不仅要遵循家中的地位,还要遵循人们在家中日常活动时的顺时针方向,因此,只有家中的小辈才会睡在房间的门口一侧。
古人对床位的摆放也是一种相当讲究的观念,古人将床铺的朝向也分为了东南西北,而四个不同的朝向就代表了它们不同的能量。
在古人的观念中,东边是会有阳光升起的地方,在古人的观念中它是白昼的所在,代表了生命的力量,而南方则是夏日的所在,代表着火热的力量。
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这两个方位都带有很大的能量,因此在寒冷的冬日里,带有燥热的能量的炕将会让人们感受到冬日中的暧和气息。
在夏天的时候,带有生机的能量的炕还会让人感受到它带来的凉爽,但是在受到阳光的照射的时候也会变得十分燥热,因此在古代人们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对炕进行部分的屏蔽。
二、室内通风和采光。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会用炕的朝向来遮蔽阳光的照射,而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在使用炕的时候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则,因为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东边和南边都是阳光充足的地方。
这会让冬天的炕在白天的时候被阳光的照射所带来的能量,这种能量会暖和炕上的人,因此在古代人们就会根据这一原理将炕的头朝向东南方向。
相对于现在的思想,古人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的呵护,因此古人对家中的炕还会赋予它们不同的能量。
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床头代表着一个人的上联,而下联则是脚掌,而古人将床的下联的方位这种位置称为“足”的方位。在古人的观念中,所谓的“足”就是代表着一种关联着人体下部的方位。
在古代人看来,人体的下部是十分阴寒潮湿的地方,而这种环境易于滋生一些寒霉和湿气,这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理想的睡觉环境中是干燥阴凉没有潮湿和寒霉的地方,而床脚则顶着家中中部的“中庭”寝室的中部则是适合居住的一种气候环境,因此在古代时人们就倾向于让自己的睡觉状态与它保持一致,这会对人们的健康的调节起到帮助。
三、炕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
而在古代的时候最为富饶的东边和南边则是十分符合这一状态的。
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发散正能量的方位又叫做“阳”,而东边和南边在古代的观念中是正好带有这种阳能的方位。
而另一方面,床头又像是给人们带来的正能量的入口,而身体就如同一个接受能量的器官,因此在古代人们就会让床头和身体一样都朝着能量的方位,这样一来就能对睡觉的人进行能量的输入,让人们在白天感受到它带来的正气。
相反,床尾就如同人体所排出的废物,是一个接受负能量的器官。
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东北和西北方位对人们来说是负能量的方位,因此在古代人们就会让床尾和它一样朝向着负能量的方位。
与睡觉的方位相对应的,东北和西北在古代的观念中带有阴气,而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阴气就往往带有寒冷的能量,这种能量易于引发寒热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疾病。
因此古人就会遵循床位的摆放习俗,将床铺的尾朝向北方,从而让人们的床位和人体一样朝向着东南这种阳光充足的方位,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白天获得阳光的照射,从而对人们有益健康。
三、火炕。
而东北人在睡觉的时候,将枕着的枕头放在炉灶上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东北人在炕上睡觉的这种习俗一直就有,这种习俗反映出东北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下,室内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正因为在古代,受到炕的便利性所带来的改变,夏季的时候人们就会将炕头朝向南方,在东方丽人的古乐时光下享受夏日的健康生活,而冬天的时候则将炕头朝向东北方,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东北面的冷风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疾病。使人们能够在炕上睡得更加温暖舒适。
这种习俗一直以来都在东北人的生活中传承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古代人们是一种怀旧的,在这一方面也是和古人对家庭的重视有很大的关联。
另一方面,炕作为地暖的一种载体,同样是古代的东北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机械取暖工具。
在古代人们在使用炕的同时,也会对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而炕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此之后也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取暖方式在东北地区流传下来。
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取暖方式,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根据家庭和人们的生活来进行多样的改动,并且还能扮演家具的角色。
在古代炕主要还是一种取暖工具,而炕上面放的被褥则作为睡觉的工具,但是到了炕演变为主要的取暖方式,炕的上方对人们所处的位置的调节也是一种遵从,而炕上面放的被褥在现在看来就成为一种床。
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炕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好的取暖生活,在夏天炎热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在炕带来的清凉的夜晚中度过炎热的夏天。
而在炕的形成过程中人们还创造出了火炕这种类型的取暖,火炕就是将炕和炉灶合二为一的类型,人们可以在炕上生火炖饭,又可以在炕上取暖,这种类型的取暖方式在冬天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虽然现在火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太适用,但是人们在农村依然在使用着,正是这种取暖方式和人们根据习俗在炕上睡觉又使用火炕所形成的习惯,这种习性在东北人生活中承载了无数人们的回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