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水润山田白变绿(关注高温天气)

   日期:2024-06-12 07:40:2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本报记者张海涛本报通讯员张仪薇

6月11日,郏县堂街镇孔湾中村的田地里,村民李根旺正在给绿油油的烟叶进行滴灌浇水。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麦收前到现在都没下雨,多亏了俺这儿有恒压水泵,烟叶已经喝了两遍水。”

堂街镇地处紫云山西麓,属浅山丘陵区,由于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成井条件较差,以前农业灌溉需要靠人力从河里取水。

为了解决“用水难”问题,1984年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在堂街镇的北汝河岸边建成,利用地形高差实施自压喷灌、微喷。山坡下的北汝河水通过恒压喷灌工程被引向高坡上的耕地,成了郏县堂街镇、李口镇、姚庄乡3个乡镇57个行政村的“抗旱之源”。

今年5月份以来高温少雨,土壤失墒严重,恒压喷灌灌区水源泵站昼夜蓄水,及时为农作物“解渴”。“以前靠下雨保墒,庄稼全是望天收。”孔湾西村村民孔德义说,“而且井水凉,玉米、烟叶喝了容易生病。”

孔德义介绍,现在村民可以选择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水源泵站取用北汝河水,让农作物“喝饱水”的同时又减少了低温冷害。

“浇水之前这一片都是白地,浇透了水,现在变成了一片绿。”孔德义高兴地说。记者看到,高温下的丘陵坡地上玉米、花生、烟叶、辣椒长势良好,一片生机盎然。

记者从郏县水利局了解到,恒压喷灌灌区水源泵站麦收以来累计蓄水近320万立方米,已灌溉农田7万余亩,为抗旱保收和秋粮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